返回第一百二十一章 皆大欢喜(第1/2页)  寒门凤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寒门凤华正文卷第一百二十一章皆大欢喜刘青山自知在乡饮酒上公然献诗,并不符合规矩,上启呈诗自有一套礼仪流程,然而按常规呈诗,若对方一直无反应,岂不是石沉大海?

    加之他一无家世,二无人脉,贝州境内,知道的最大官员也就是陈刺史,且陈刺史才有决定解额的权利,自当抓住一切机会向陈刺史陈请。

    是以,刘青山所献之诗,也不拐弯抹角,诗意直旨长安应试。

    一首早有准备的精修之诗,又有刘辰星刻意献丑于前,二者一较,高低立见。

    李三就不由念及刘辰星州试所作诗、赋,其诗作确实算不上立意高远,应是州试三场中最弱一项,当时能一举夺得榜首,亦多亏赋作算是言之有物,又取巧的行逢迎拍马之事。

    但其诗情再一般也比今日所作《樱桃恩》强上许多。

    也幸是众人轻她一农门贫女,且年纪小,下意识以为她当是怯场畏缩之辈,这才一听她竟敢回击,并大胆言志——必有金榜题名之日,方有一时被震慑住,兼之不想落得一个欺少年穷之名,最终致使其得以成功脱身。

    然而,这未免太过侥幸了。

    其实为一母同胞的兄长铺路也无可厚非,但甘愿拿自己前程一博,这……怎会……?

    疑念闪过的刹那,李三已行随意动,看向正坐对面的刘辰星,只见她一脸笑意地望着刘青山,神色间竟颇为骄傲?

    李三看得一怔,随之凝眉而思。

    刘辰星自是毫无察觉被人当成了观察对象,她此时只双眼亮晶晶地望着堂上的刘青山,颇为与有荣焉。

    只见左侧的在坐宾客,先闻刘青山所作之诗倒有几分才情,尤其是有前一首对比,这一首寒门子弟欲谋与天下才子争金榜题名的青云之志,显然更激荡人心。

    这正所谓:不见高山,不显地平。

    随之,左侧宾客又见刘青山尚不及弱冠,却近八尺之高,五官亦是俊朗,端是高大魁梧。一身簇新的白衣长衫,长身玉立于堂上,行止间一派风神疏朗,让人不禁心生好感。

    而如此一都易招人笑话,然天地良心,这一届州试是他做刺史以来最为公正的一次。

    念及以上种种,陈刺史不由看了一眼刘辰星,那眉眼真是太过青涩,他心下一叹,终究受了众人影响。

    心道二人乃兄妹,刘辰星以十三岁稚龄获得解元,可谓前所未有,何乎还是女子,倒真说不定是刘青山提前给她押题,而刘青山自己却失误导致名次在后。

    但又没有不选送解元之理,那只有再增加解额了,好在今年过试人不多,又无人提前找他走关系拔解,倒是能挪出名额,便道:“刘举人确实乃有才之人,若无法赴长安应举,实乃可惜。也是运气,恰逢崔解副和杜举人本该作为官学生徒选送应试,某未料二人志高,自己考取解额。而官学又认为今年无人可与他二人争,并未再选送生徒与某,是故倒可以挪出两个名额。”

    只字不提今年无人率先寻他走关系谋解额,只道今年还有多余的名额后,就看向刘青山道:“既然如此,那刘举人就准备与令妹刘解元一同赴京应试吧。”

    没想到如此顺利取得解额,刘青山闻言愣了一愣,随之大喜过望,忙不迭长揖一礼,“学生拜谢陈刺史,若能中试,定不忘陈刺史大恩。”

    既然做了好人,当然希望被记住,陈刺史满意的捋须一笑,却不及开口,只听西侧有举子道:“陈刺史,学生亦有一诗献丑。”

    薛程是一个善于把握机会之人,见刘青山如此顺利得到赴京名额,又闻陈刺史所道有两个名额,如何不争取?

    当下从席上起身而出。

    陈刺史对薛程是有印象的,这薛程也有一妹一同参加州试,考前向他献诗时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