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第1/3页)  修道成仙之养老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升米养恩担米仇—随性为之何所求

    秋风萧瑟雨迷茫,

    草木忧愁染橙黄。

    雁趁余晖南归去,

    留得枯叶尽悲凉。

    空山孤寂来春绿,

    覆雪冰封艳天阳。

    争送儿郎追日月,

    茅篱竹舍谁关窗。

    这首诗说的是晚秋时节,草木凋谢,万物飘零。就连大雁都知道寒冬将至,成群结队飞往南方,只留下飘落在地上的枯叶孤零零的等待着严冬的到来。

    山上的绿叶秃了,明年春天还可以重发绿芽,大雪冰封了大地,艳阳出来也可以融化。

    只有那些留守山村的老人啊,为了子女的前程,想尽一切办法把儿孙送出山外,到了晚年却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自己却永远失去了昔日的朝气。

    这是本文主人公陈枫题写在自己小木屋墙壁上的一首诗,感叹人到老年孤寂无依的无奈心情。

    陈家冲,座落在大熊山九龙峰的半山腰,终年山青水秀,村子后面的山坡上长满了翠绿的竹林,粗壮的楠竹闪烁着纯净的光泽,翠绿的莹光环绕着整个山村,大风起时,竹涛似海,呼啸翻腾。

    村子北座巍峨的大熊山,南面视野开阔,直视数公里外的资江河。

    东西山脉逶迤远去,宛如一把太师椅般把陈家冲托放其上。

    一条溪河自九龙池流下,逶迤流过村后的竹林,围着村子弯弯曲曲的从左至右绕流大半边,在村前形成一潭碧清的池水。

    虽然水流不是很大,却是终年不干,水质冷冽甘甜。村里的祖辈在这里稍加整理后,用青石板砌起一道古老的石坝,把溪河分成上下两个水池,水深齐胸。

    上池水做为村里人的吃喝家用,下池水用来洗衣灌溉,最后向着远处的资江河欢快奔去。

    据村子里的老人讲,曾经有一位风水先生路过此地,看到村子里的风水环境后说过,这里是一个风水格局,主贵气,出将军。

    在清朝时,村子里便出了一个汉八旗的偏将,民国时期出了一个军长。

    溪河边的几株古柳树上,仿佛留守老人稀疏的头发,叶子所剩无几,在萧瑟的秋风中不停的摇弋,仿佛在顽强又无力的抵抗着秋风的无情摧残。

    水池边正有俩名小小的女孩在浆洗衣服,见到有人走入村子,打量一番后才高兴的喊道:“那不是枫叔吗?”

    村子里共有二十多户人家,本来有一百多口人的村子,改革开放后丁壮劳动力都外出打工,剩下的都是年老体弱的老人留守山村,其中七十岁以上的却有十二人。

    部分子女到了城市之后,选择在城市定居下来,山村老人由于年事已高,既丢不下耕耘了一辈子的土地,又放不下家里的这点薄产。

    加上长期的辛苦劳作,各项身体机能每况愈下,不可能跟着儿孙们出外生活,只能留守在孤寂的山村。

    由于山上的水好空气好,陈家冲的老人寿命倒是普遍高龄,只是陈家冲也不例外,留人在家里照顾老人的只是少数。

    “妙花、小荷……你们洗衣服啊……”见到有人对自己打招呼,陈枫赶紧应道。

    “哎……枫叔,你今天回来做么子的?”妙花和小荷相继问道。

    “我啊,给佳奶奶送一担柴下来啰,顺便给你们的爷爷奶奶送点羊肉下来打牙祭。快去把他们帮枫叔请出来,免得我挨家挨户去送了。”陈枫笑道。

    “枫叔,只有你啊,经常记挂着他们。”妙花银铃般的声音笑道。

    妙花是老村长满叔的小孙女,今年十三岁,由于父母都在外面工作,特意把她留在家乡读初中,顺便照顾爷爷。

    说罢,俩名小姑娘丢下手中衣服,蹦蹦跳跳的挨家挨户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