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三章利氏何人哉(第2/4页)  战国之高氏物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主是他长兄,名叫长田利氏,听听这个名字,再看看一路上的见闻,就能猜出来这到底是个何等样的人物。

    平生唯爱省钱、购买家宝、博戏这三件乐事,其他皆可弃之不顾的浪荡子。

    自从继任家主以来,为了省钱,立下过四条新家法:其一,非家中产出之物不吃,除了诸如盐、醋、布、铁这种不能自产的东西外,其他都要做到自给自足。

    长田兄弟父亲在世时,原本院外是栽柳植竹,水榭阁台,专门用於夏日纳凉的景观。长田利氏一上台,自给自足的策略,立刻就从自己父亲生前最喜爱的景物方面,开始着手改造。

    先将观赏用的柳树、竹林全都砍伐,改种上了能产生经济价值的桑树、榆树,池塘中的荷花因为能产莲藕,才侥幸逃过一劫,不过鲤鱼就没那么幸运了,直接从观光品,变成了桌案上菜品。

    其二:衣着奢侈非持家之道,明明家里有钱,却非要家中人等穿的朴素,管事打扮的都跟个苦力似的,长田盛氏都被逼的跟他一样,出门在外穿着褐衣素服,哪里像是豪商出身。

    今日高师盛亲自来访,长田盛氏才偷偷穿着自己那身最好的夏衣出来相见,因为太冷,又外套了件羽织大氅,显得不伦不类。

    其三:日常出行能步行,就绝不骑马乘车,生怕牲口累着。不坐舆轿倒不是他体恤下人,而是他并非武士公卿,没有坐舆轿的资格。

    其四:饭食能省就省,不但克扣下人的伙食,发起狠来连自家老小都不放过。每天茶泡饭配萝卜干,还不管饱。好几次饿得孩子哇哇大哭,气的妻子都带儿女回了骏府城的娘家,说等他那天暴死,再让儿子回来继承家产。

    “咳···咳!”高师盛本来正在饮茶,听得最后直接被呛住,好不容易才缓过劲来。

    在场众人同样瞠目结舌,委实难以置信,这样的豪商大户挥霍无度也就算了,居然还如此爱财如命。

    高师盛心道:“难怪老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

    不出骏府城,哪知道东海道还有这么一位豪奢的人物,骏河到远江才二百来里,就开了这么大的眼,这要是上一趟京都,不定又能见到些甚么奇闻异事。

    “那不知你大兄把钱存下来,都留着干什么?”这个问题,不但高师盛好奇,其他人也是一样。

    “就是那堆没用的破烂货,‘伊势名刀’、‘奈良药师佛画像’、‘备前花瓶’,还有海外传入的‘吕宋南蛮茶壶’,光这四样就花了上百贯永乐钱,这些年扔进去的钱少说也要有数千贯!”长田盛氏也是满腹牢骚,对自己兄长这么精明的人物,却总心甘情愿被骏府城的那些狐朋狗友,哄骗走钱财的事情,极为不解。

    “那你家兄长当真是风雅俊彦,不入俗流。”高师盛半真半假的夸口称赞道。

    “庄头武家名门,什么没有见过?还是不要取笑了!”长田盛氏哪里听不出来,其中调笑的含义,他都替自己大兄羞臊,这哪里像是豪商大贾之家的家主,分明就是个败家子的做派。

    ‘伊势名刀’不必多说,肯定是假的,奈良作为宝刹云集的佛都,向外流出最有名的商品就是佛像画了,都说是得名僧开过光的佛像画,除了有驱邪镇宅的作用外,可能就是价格,非常贵这一个特点了。

    日本瓷器自唐宋时期才传入进来,除了唐三彩、青瓷、白瓷和釉下彩瓷以外,主要就是浙江的越窑瓷。直到镰仓时期,濑户一个叫藤四郎景正的人从中原引入了技术,制造水壶、香炉、佛具等。

    以后直到室町时代,除了濑户以外,信乐、常滑、丹波、备前、越前等地也能制造陶器了,被称作六大瓷窑。

    备前烧是自鎌仓时代起,生产于备前国,和气郡伊部这个地方的陶器,与濑户烧及信乐烧并列齐名。与信乐烧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