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九章 误我大隋者,必此人也【求订阅】(第2/3页)  开局绑架了隋炀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仅仅这一句话,杨侗便读了不下十遍。

    元文都接过了这封信,眉头也是忍不住皱起。

    若是以前,孙颖此人,默默无名,所说的话,他都不会放在心上。

    但……现在经过了时间验证,证明了孙颖此人忠义无双,算无遗策,乃是栋梁之材。

    那么他的判断,洛阳朝廷就必须重视了。

    如今越王监国,而军政大权,一切都交付给了前线的王世充。

    但如今阳城公突然来了一句……王世充不足以托付军国大事,便让人不禁浮想联翩了。

    “王将军在社稷将倾的时候勤王至洛阳,这些年来,一直兢兢业业,镇守洛阳,抵挡贼锋,或是有小人在阳城公面前进了谗言?”杨侗不愿把孙颖往争权夺利的方向想,不禁喃喃道。

    元文都叹息了一声,还没说话,便有舍人传来了前方王世充的奏表秘报。

    杨侗接过奏报,第一句便看到了——阳城公孙颖,志得意满,妄而生骄,未来误我大隋者,必此人也!

    一开篇,就给孙颖泼了一盆脏水。

    在随后,王世充在奏报中,对孙颖妄而生骄进行了痛斥和抨击,甚至恳请……杨侗治罪孙颖!

    “元师傅也来看看吧。”

    杨侗苦笑了一声,他完全没想到,他视为肱骨的两大栋梁,居然不顾大局,撕起来了。

    元文都接过奏报,读了起来,这一次,他倒是脸色如常。

    王世充的奏报里,之所以痛斥孙颖误国,乃是因为李密陈兵十三万,声势浩大,他命令阳城军驰援,结果孙颖接连推辞。

    甚至说出了“李密麾下徐世绩,乃不世名将,若无某镇守,天下无人可制”这种话。

    似乎是被李密的兵锋吓住了,一直闭城不出。

    “徐世绩此人真有如此厉害?”杨侗好奇问道。

    元文都略微沉吟,正色道:“徐世绩此人,年方二十四,十六岁便加入了瓦岗贼军,却未立寸功,一直不受李密重视,以臣观之,和阳城公未崛起之前,颇为相似。”

    孙颖未曾崛起之前,为独孤盛麾下偏将,未有寸功。

    在独孤盛死后,接替了阳城军务,这才逐渐名闻天下。

    杨侗听后,略微动容,有孙颖的先例在,他由不得不重视。

    俗话说的好,乱世出英雄,大隋已经出了一个算无遗策的阳城公,但他不希望瓦岗军中,再出一个名将。

    “不过王将军所言,不无道理,此时贼军兵锋正盛,阳城公此时闭城不出,未免有怯战畏敌之嫌。”接着,元文都又幽幽感慨道。

    他自诩看人极准,但一时间也看不透孙颖此人了。

    谁让这个借口,太过牵强了呢……

    杨侗苦笑了一声,逡巡良久后,给王世充和孙颖分别写了一道旨意。

    授予大量赏赐给王世充,命其务必挡住贼锋,守住洛口仓。

    同时,命孙颖立即支援洛口仓,当然,他就什么赏赐都没有了。

    没错,其实,他骨子里,还是……更偏向王世充的。

    毕竟王世充是肱骨老臣,而且这一次孙颖的判断,直言王世充不足以托付军国大事,岂不是打他的脸?

    王世充可是他提拔上来的啊!

    还说洛口仓三日必破,怯敌畏战,闭城不出,假托徐世绩,这些种种,都让他对孙颖的印象直线下降,甚至旨意中,都直呼孙颖之名,不再称孙将军。

    ……

    阳城,城楼上。

    许牧接到了洛阳方面的旨意。

    和以前的旨意相比,语气生疏了不少,杨侗直呼孙颖之名,命令他火速驰援洛口仓。

    “区区小儿,也敢妄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