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家事(一)(第1/2页)  叩王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说,这真煌城,建于三百年前,兴于二百年前,盛于一百年前。

    还说,大约在百五十年前,曾有三十万流民,为了躲避连年不休的战火与逐渐寒冷的气候,自真龙北境南迁,踏入西域——其中约三分之一,最终便就定居于这真煌城了。

    而在这定居在真煌城的数万户人家中,有一户,姓徐。

    其实,天底下徐姓的人家并不少见——作为真龙百家姓中的第十一大姓,徐姓的人家自古便是极为常见,随意上街挑个十来人问其尊姓,便就至少有一人会答‘免贵姓徐’。因为,当年这流落到真煌城的数万户人家中,自然也有小百来户人家皆是姓徐。

    只不过,这个徐,与其他的徐很不一样。

    这个徐,是真龙末年名相,徐渭徐文正的徐。

    而这徐渭徐大人,也正是那有着‘红眼宰相’之称的,真龙七百年间唯一一位寒门出身的丞相。

    徐大人虽出身寒门,却实为百年一遇的天纵奇才。其一岁识字,三岁念诗,五岁作词,九岁成了名闻乡里的秀才,十三岁中会元,十八岁时便以那年探花郎的身份入朝,任职宫府讲师。或许是因为朝中大小官员皆觉得徐渭年纪尚轻、难堪重任的缘故,为他所安排的这宫府讲师一职,年禄才四百石,还不及郡县县长,也不在朝廷编制内,算是不入流的学士散官。不过,可别急着嗤之以鼻——虽说这官确实又小又没油水,但它却有个他官所永远不能及的好处:这宫府讲师,教的学生可都是些王公贵族。若是能与这些他们打好关系,以后自然也能混个王爷师爷的美差做做,这辈子定是都不愁吃喝了。

    而年少的徐渭也正是如此思量的——若是能过上一生不愁吃喝的清闲日子,终日作诗赋词、把酒言欢、醉生梦死,岂不比入朝做官,还要美哉些许?

    只不过,理想虽好,可现实却与他开了个小小的玩笑。彼时的徐渭,年方弱冠,资历尚浅,因而所教的学生也就仅仅一人。

    可这仅仅一人,这一位年纪与其相仿的学生,却压根不是什么王公贵族之后。

    而是东宫太子。

    ……

    便说后来,徐渭三十三岁时,新皇登基,年号‘修平’。

    登基不到一月,连下三道征辟令召徐渭入朝,直接出任九卿中的少府一职,掌管帝室财政。

    次年秋,下旨授予徐渭三公之一的天子太师之衔。

    复过三年,第四年春,令徐渭接替被辞官回乡的杨大人,出任真龙右丞相。

    真龙自古便以右为贵,而这右丞相,自然是左右两相中,真正拍板的那人。

    时年三十八岁的徐渭,就这般火速高升,成了真龙七百年历史中最年轻的丞相——据说,那段日子里,徐家府上三天两头的就会挤满各种朝中同僚、亲朋好友,昨日还在恭维‘徐少府无愧为朝廷栋梁’,今日就得赶紧改口‘贺喜丞相、恭喜丞相’了。

    而徐渭,也丝毫没有辜负天子期望。他在右丞相之位的十五年间,纵情施展着自己的才华抱负,与当时的真龙大将军王戬一同并称为‘帝国双壁’。光是在军事上就已驱胡虏、破南蛮,沉东海,定乾坤,一度平定真龙末年四面楚歌、八方大乱的局面;而在政治上,徐渭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真龙七百年以来的顽疾所在,并以一套‘黍米加大棒’的手法,逐步整顿吏治,修改税法制,推动土地改革,令国库充实到了百年内不曾见过的地步。

    可以说,若不是徐大人的性格有些问题,导致有些德不配位的话,这段岁月,就不会被称后人之为真龙王朝最后的回光返照,而是‘修平中兴’了。

    徐渭虽是天纵奇才,是这世间不可多得的聪明人,却也有这世上所有聪明人的通病。

    善妒。

    很善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