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八十五章 帐中争论(第2/3页)  大明正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官方才听杨总旗说有人指点他找到我军军营,以此来看鞑子对我军动向并非一无所知。本官只是想更稳妥一些,须知府军前卫的五千人马便是因为中了鞑子埋伏而损失大半的。”

    “稳妥?”朱冕嗤的一笑,“于大人是永乐十九年进士,满腹经纶,不知有没有听说过兵凶战危这句话,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如果都讲究一个稳妥的话吗,那就什么仗都不用打了。”

    “好了,”罗亨信见他们二人几乎要争吵起来,忙摆摆手让两人安静下来,指着沙盘上模拟的地形图说道:“现在我们有两条路可以到达开平前屯卫,一是杨总旗走的那条路,比较平坦易行。另一条路是先向西南行五十里,再折而向北行三十里,这条路多山陵,且崎岖难走。不知二位有何见地。”

    “自然是沿着杨总旗的来路过去,”朱冕毫不犹豫的说道:“所谓兵贵神速,天亮前我们到达那里即可展开攻击,到那时城内的将士必定士气大振,如此里应外合,必获全胜。”

    于谦听闻笑了笑,没有说话。

    “于大人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我哪里说的不对么?”朱冕有些恚怒道。

    “没有,”于谦摇摇头,“朱总兵兵贵神速不假,但鞑子也得配合你待在营帐里不出来才行,况府军前卫所剩将士不足五百,且多数带伤,能站在城头拒敌已是难能可贵,如何能够呼应朱总兵里应外合?本官所虑的是依朱总兵所想,轻敌冒进,一旦被围......”

    “于大人自诩读过孙子兵法,难道不知‘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朱冕大声说道:“鞑子有三十万么?不过跟我们一样是三万人,如何围我?于大人是文官,诗词文章写的虽好,可对领兵打仗的事知之甚少......”

    “两位,”罗亨信抬起双手向下压了压,示意两人不要再争了,“如今坐困危城的将士们还在翘首以盼我们前去火速赴援,实不宜再做无谓之争。”犹豫了一下说道:“外面暗夜无光,正好便于我军夜间移动,兵贵神速原是不错,可为稳妥起见......”拉长声音说道:“本督决定兵分两路,我与朱总兵领兵两万,沿杨总旗来路行进,争取天亮前到达,杀鞑子一个出其不意。”看向于谦,“另一路还请于大人率领一万人马,沿西南折向正北,也争取天亮之前到达,分进合击,以求成功。”

    这位罗大人就像是个和稀泥的,手下一个是雄镇一方的总兵大将,一个是朝廷派来的兵部大员,如此分派,是要把两个人的嘴都堵上。

    “下官谨遵总督大人军令!”朱冕躬身应道,随即撇了撇嘴,“夜路难行,于大人从未带过兵,这荒野丘山,可别把这一万人给带丢了。”

    “朱总兵所虑甚是,”罗亨信抬眼看了看于谦,“宣府都督同知杨洪老于边事数十年,便让他随于大人同行,一路由于大人节制,于大人以为如何?”

    “本官尊奉总督大人军令便是。”于谦拱手说道:“事不宜迟,本官这就回去准备准备,拔营启程了。”

    “嗯,”罗亨信微微颔首,看了一眼杨牧云,“杨总旗,你随本督一道上路。”

    “是,总督大人。”杨牧云抱拳躬身应道。

    ......

    杨牧云出了营帐,只见全军已经开始动作起来,各部将领指挥手下军士收起帐幕,披甲整队上马,大营一片忙碌景象。

    “你来了。”林媚儿一见杨牧云出了营帐,便迎上来关切的问道:“你是不是要随他们一起杀回去。”

    杨牧云点点头,冲她一笑,“你呢,还要跟我一起去么?”

    “嗯。”林媚儿点了一下小巧的下巴,一脸坚毅的神色。

    “那就准备准备,大军即刻就要出发了。”杨牧云说道。

    “我没有什么好准备的,随时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