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覆舟山上(第2/3页)  勒胡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毫不逊色嘛。

    裴该打开车厢门,有仆佣赶紧在下面垫了一张小杌子,他踩着就下了地,转过头去一瞧,卫玠还跟那儿磨蹭呢。貌似先得打开车门,让内外空气流通少顷,卫二少适应一下,然后才有仆人献上杌子,卫二少由两名童子搀扶着,一边咳嗽,一边几乎是爬出了车厢……

    裴该心说你这身子骨就别乘车了,老实腿着走,还能多呼吸一点儿新鲜空气。迈步上前一拱手:“叔宝无恙否?”卫玠强挤出点儿笑容来,还礼道:“有劳动问,陈年痼疾,无碍的。”

    陆续有人过来与卫、裴二人见礼,有些人卫玠认识,帮忙给裴该做介绍,有些则只能自报姓名。裴该一听,嘿,这建邺城内的江东贵家子弟,差不多全都到齐了吧——为首的是顾荣之孙顾治,还有纪瞻之孙纪友、贺循之子贺隰,其他姓陆的姓沈的姓朱的姓张的姓余的姓闵的姓薛的……差不多丹阳、宣城、吴兴和吴四郡的显贵子弟毕集,甚至还有几个会稽人。

    这些子弟大的不过三十出头,小的才十四五六,全都对卫玠毕恭毕敬——这一是爱他的貌,二是敬他的才,三是慕他的名。卫玠与裴该不同,才五岁就受到过祖父卫瓘的赞扬,说:“此儿有异于众,顾吾年老,不见其成长耳。”少年时代乘坐羊车到市场上去,观者如潮,都说他是“玉人”。卫玠的舅舅王济做到骠骑将军的高位,却每次见到他都慨叹:“珠玉在侧,觉我形秽。”还曾经对别人说:“与玠同游,冏若明珠之在侧,朗然照人。”

    当然并不仅仅容貌俊美,少年聪慧而已,卫玠长大成人之后,就醉心于玄学,好谈玄理,口才便给,条理清晰,即便当世很多大家都无可辩难。据说王澄跟他交谈过一次,乃至于叹息绝倒,所以时人都说:“卫玠谈道,平子绝倒”,还说“王家三子,不如卫家一儿”——所谓“王家三子”,是指王澄、王济和王玄(王衍之子)。

    所以虽然年仅二十七岁,卫玠却已有盛名于天下,江南门阀子弟又焉敢轻视之?对于同来的裴该,他们都普遍保持着正常的礼数,论热情则比对待卫玠要差得很远。固然“南貉”瞧不起“北伧”,但你得看是多高的北伧,堂堂河东裴氏嫡子,身为散骑常侍、南昌县侯,最近又巴上了东海王做靠山,你就算不愿谄颜媚色,那也没理由冷面相对,自找罪受吧?终究都是有教养的贵族子弟,臭面孔从来只亮给下人看、庶民看,对于平起平坐,甚至比自己更高一头的士人呢?不管心里怎么想的,你浮面上都得过得去——你得懂礼啊!

    而且果然还跟着来了不少的女士,大多数都作闺阁打扮,只有少数几个是已婚妇人。那些已婚妇人,都被他们丈夫带在身边,向卫玠和裴该当面介绍:姓是什么,娘家什么身份——甚至娘家祖上三代都要炫耀一番。至于那些少女,则只是遥遥一指,告诉他们那是我妹子,是我侄女,是我外甥女,如此这般,对方见到卫、裴眼神扫过来,远远地敛衽施礼而已。

    裴该大致数了一下,到会的贵介公子有将近二十人,所携女眷数量也差不太多,这一个个介绍过来,乱哄哄的好一阵子,才终于开始商量登山的事情。有人就提出自己的担心了,说叔宝兄如此清癯,有若拂风之柳,这山可不低啊,你能爬得了吗?纪友“嘿嘿”一乐:“忝为地主,仆自然早有安排。”

    ——纪氏就是丹阳秣陵人,司马睿还没东渡呢,他们就住在建邺城中,所以才自命为“地主”。

    就见纪友一摆手,当即从不远处奔过来十几乘软舆,就跟裴该后世在影视剧里见到过的滑竿似的,所不同者,是乘坐者必须跪坐其上,而不是垂腿坐。纪友先安排贺隰坐第一乘,当先开路;第二乘让给卫玠,随从其后;第三乘拱手请裴该上,却被裴该笑着摆摆手,婉拒了:“多承好意,但我欲亲登此苍翠之山、夭矫之峰,方便观览,无须此物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