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九章、盐与铁(第2/3页)  勒胡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后不久就跟他们打过招呼了——兖、豫两州缺盐的地方很多,他带着盐去找粮食,比直接扛粮食要便捷得多。“且盐可制豉,可腌鱼,其利倍之。”

    卫循拱手应诺,但是表情多少有点儿不大自在,实在忍不住,就问裴该:“止祖守西行么?我等不会要跟着他前往兖、豫吧?”裴该笑笑:“卿不愿沙场建功,封妻荫子么?”卫循连连摇头:“使君休看末吏体壮,为南人中之异相,实不识兵戈,平生连鸡都未曾杀过……只要跟随使君,自有晋身之阶,何必要自蹈死……若是误了祖守之事,恐于使君面上也不好看。”

    旁边儿甄随听了直撇嘴:“无胆匪类,倘若使……都督有命,我便愿意跟着往兖、豫去。这些年也就屠狗杀鸡,老爷刀上许久不沾人血,怕是要锈!”

    裴该转过头去瞥他一眼:“既如此,我便将汝拨在祖士稚麾下,如何?”

    甄随摇摇头,叹口气:“王司马使我卫护都督,若都督西行时,老爷自然跟去,否则……都督在哪里,我便在哪里。”随即一摸身上背的大弓:“我再去为都督猎些鸟儿、兔儿来吃吧。”转过身去就跑远了。

    裴该“哧”了一声,心说你,或者你的属下,还要留下来监视我哪,我知道你们必然不肯走的。重新转向卫循,对他说:“广陵不比江东,尤其是淮阴附近,田不甚肥,沼泽密布,加之户口流散甚多,止靠屯垦之粮,以及各坞堡捐输,恐怕难以卒岁,必须自江南购买……”

    琅琊王司马睿也曾经镇守过徐州,所以虽然撇下土地和百姓跑江南去了,相关文件都还带着,裴该既欲北上,坐镇淮阴,当然会去找王导索要。王茂弘倒也没必要从中作梗,由得裴该搜检来阅读,使他对徐方地理、物产,都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未必就比祖逖差喽,而且二人还可互补不足。

    裴该了解到,晋武帝太康年间做过户口普查,广陵一郡大概有户不足三万,口十一二万——大概是东汉强盛时的三分之一——其中淮阴最多,近乎其半。等真到到了淮阴县,根据数日间他向县中耆老探询所知,流散和遭难的百姓也大概接近半数,也就是说,如今县内应该有户七千、口三万左右——这么算起来,基本上都在那十一家坞堡掌控范围内!小老百姓的税好收——只要他拿得出来——富户的税就难办啦,别看他们在会上拍胸脯表态,支持政府,说得好好的,真等秋收之后,能缴上来半数就已经谢天谢地了。再加上裴该手里也没有那么多吏员下乡去征收……

    所以在可预见的数年内,粮食都是一个大问题,光靠淮阴一县,甚至广陵一郡都难以彻底解决,必须得从南方调运。

    那么,除了裴氏可能的资助外,靠什么货物才有可能从江东换来粮食呢?

    其实徐州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铜和铁都不缺乏,即便在广陵郡内,盐渎县和堂邑县就都产铁,范围若再扩大到全州,下邳、彭城有铁,彭城国治徐州县东北方有铜山……问题是恢复开采得花不少时间、精力和金钱,再加上建邺本身产铜、产铁,人足够用了,基本上不必要再从江北输入。

    唯一能够拿得出手的特产,就只有淮阴县内的淮山了——山药很多地方都有,但只有这里的才最具备药用价值,故名“淮山”。裴该目前只能想到淮山,希望能够靠这种资源,从江东多少换点儿粮食过来才好。当然这远远不够,杯水车薪,那也只能再花一两年时间仔细搜索,尝试勘探和开发更多特产出来了。

    真可惜,自己前世没学过地质、矿物,也不懂得药学啥的……

    ——————————

    裴该留下两名部曲,保护着卫循在海岸边勘测,他自己沿岸南下,前往盐渎县。盐渎的盐、铁业都很发达,而且因为距离胡乱比较远,社会生产力的破坏程度相当有限。但这两种重要产业自然都掌握在富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