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年号问题(第2/4页)  勒胡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了?你是瞧不起长安朝廷吧?

    当下一拱手:“十三兄……”

    十三是裴该在家族中的大排行,不过一般没人这么叫,所以他听着很是别扭——怎么我就十三了?我又不姓包……当下一摆手:“还请后堂叙话。”目下你是天使,我是地方官,全都公服辉煌,不适合兄弟相称,有什么话还是等会儿再说吧。

    于是让至后堂,脱卸了公服,换上宽松、舒适的衣衫,然后才各自登床落座。

    这时代的床还不是卧具,而是坐具,比枰为高。裴该不习惯跪坐,所以在宅邸里安放了床,方便独处的时候可以把双腿垂下来,直接当凳子使。当然啦,这会儿有旁人在,就不能太过脱略行迹了,可是才刚把屁股放到脚跟上,想一想,终究是兄弟嘛,这又是后堂……我还是改成盘腿吧,舒服一些。

    盘腿而坐又名“跏趺”,一听名字就知道是通过佛教从印度传过来的,这年月已经流行开来,可以施之于并不那么庄重、严肃的场合了。

    裴通一瞧裴该盘腿而坐,他也有样学样。裴该开口问道:“未知贤弟何字?”小透明嘛,谁会记得他字什么啊。

    裴通毕恭毕敬地回答道:“小弟字行之。”

    裴该笑一笑:“‘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这是《易经》里的话。随即又问:“青春几何?”

    “去岁始及冠。”

    裴该心说哦,才刚二十一岁,比我小四岁。

    虽是兄弟,但从无往来,甚至几乎就没有见过面——或许幼年时代曾有过一两面之缘吧,但裴该完全想不起来了——所以相当面生,几同陌路,对谈前自然要先寒暄几句。眼瞧着还不是进入正题的时候,那么还能说些什么呢?今天天气哈哈哈?未免太过庸俗……好在裴该脑筋转得快,当即又提问道:“今嗣天子继位,不知可有改元?”其实诏上自然有标注新年号的,裴该假装没听清。

    裴通仍然恭敬地回答道:“国家四月践祚,即改元为‘建兴’。”

    裴该摇摇头:“谁为天子拟此年号?大不吉也!”

    裴通闻言不禁皱眉:“十三兄何意耶?”

    裴该摆摆手,说你能别提“十三”吗,我不喜欢这个数字……随即扳着手指头,开始向裴通解说起来。

    以年号来纪年的制度,始于西汉武帝,第一个年号是“元狩”,后来又追称“元狩”之前的十八年分别为“建元”、“元光”和“元朔”。既然用以纪年,为免混淆,那么基本原则就是不可重复,然而纵观两千多年的历史,例外却也不少。

    其中最多的例外都产生在晋朝,晋惠帝司马衷在位十七年,前后换了十个年号,其中竟然有七个与前代相重复——后世重复他的,暂且不论。其后晋怀帝的“永嘉”年号,同样也不是自家原创。

    年号重复,一般存在着两种情况:一是追慕先贤,利用前代帝王的年号来给自己脸上贴金;二则纯属拟号的大臣无学,莫名其妙就撞衫了。晋惠帝的年号当中,“建武”本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年号,这肯定是追慕先贤了;“永平”源自东汉明帝刘庄,“元康”源自西汉宣帝刘询,也可能属于相同情况;但“永宁”来自半透明的汉安帝,“永康”和“永兴”来自昏君代表汉桓帝,“永安”来自东吴景帝孙休,那都有啥贤可追慕的?

    至于晋怀帝的年号“永嘉”,撞衫短命的汉冲帝;曾经一度篡位的赵王司马伦,年号为“建始”,撞衫谣传死在女人肚皮上的汉成帝……晋人之无学,由此可见一斑。

    裴该前世读史至此,就大有吐槽的欲望,于是趁着寒暄的机会,他开始侃侃而谈:“年号以明正朔,必取嘉言,不宜与前代相冲犯,即便冲犯,也当考究其来源,是吉是凶。汉冲帝幼弱登基,在位不足半岁即崩,则‘永嘉’之号不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