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晋王和代王(第2/3页)  勒胡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管是对裴氏之情还是对司马氏之情——于理,都不大可能坚拒王导的请求,阻止司马冲在他们准备好的劝进表章上署名。其实若按她原本的想法,是既希望司马睿不要摆正车马跟裴该作对,也希望司马冲不要掺和进这种事里去的,如此,则她才方便于两姓间自处。但读过裴该的来信后,裴妃多少有些愠怒,更有些自暴自弃,因此一口便应允了王导所请。

    ——随便了,反正天下事都是你们男人在作主,正不必理会我一个女人的想法……我是不是感到为难,你们根本就不会加以考虑啊!

    于是以吴兴王司马冲领衔,包括王导、王敦等丹阳群僚,江南各州牧守等联名上奏,恳请司马睿践位称尊。司马睿览奏大惊,坚拒不许。王导等以死固请,再三再四,司马睿乃叹息流涕道:“孤是罪人,唯有蹈节死义,以雪天下之耻,庶赎斧钺之诛……天子见在,诸贤何必逼我不已?!”直接拔剑就要抹脖子。

    王导等乃不敢逼,于是暂退一步,请依旧例,进位为晋王。

    司马睿心里也很矛盾,一方面不忍祖先基业至此而绝,一方面担心跟华朝作对将会死无葬身之地,同时又怕因为自己的怯懦、退缩,导致王茂弘等亲朋故旧没有下场……于是最终还是勉强首肯了,即于当年三月晦日即晋王位,立宗庙于建康。

    旋封长子司马绍为晋王世子,拜吴兴王司马冲为太保,王敦为大将军,王导为骠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纪瞻为卫将军督扬州军事,庾亮为尚左仆射……

    对于华使孙珍,庾亮建议斩杀祭旗,以明顺逆之大义,司马睿却坚决不许,下令把孙珍礼送过江。

    孙珍折返洛阳,向裴该请罪,裴该笑笑:“彼等自大,乃抗拒王化,这岂是卿所能改变的——无罪。”

    这个裴诜所推荐的孙珍,确实有些才能,但也并非神仙,不可能凭其一己之力,彻底扭转建康政权的向背。即便当年诸葛亮过江游说孙权,联合抗曹,那不也得鲁肃、周瑜在内部加以呼应吗?其实内部臣僚的意见,才是孙权定策的主因,诸葛亮不过锦上添花罢了。而如今的江东,内部又如何?王敦可比周瑜,王导可比鲁肃,那俩货只要有一个不赞成从华,连孙权一成权威和能动性都欠奉的司马睿又岂敢定策哪?

    这倒也在裴该意料之中。其实他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为一旦南北对立预作谋划了,既掌晋之权柄,便即上奏,请将淮南、庐江二郡划归豫州管辖。

    这两郡都在江北,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想当年孙权和曹操就曾多番鏖兵于此。裴该一刀把两郡给砍下来,就此东线南兵不得过江,只能凭依长江,唯取守势了。

    裴该当初就曾经说过,守江必先守淮。而淮南、庐江两郡正好位于淮水中游,经此向东可以威胁徐州南部,向西可以与荆州军夹击豫州的安丰和弋阳,一旦将淮水以南连成一线,其势说不上牢固不拔,北军亦不能夺占优势。况且,还可以把淮南作为北伐的前进基地——裴该当年不就是这么干的么?

    三国时代,其实东吴并未凭江而守,在江北仍保有大片领地,于东线阻魏人于合肥一线。正因如此,曹丕才认为孙权是大敌,屡次发兵往攻;诸葛恪也才有魄力发倾国之兵北伐……虽说南下、北伐,进攻方往往铩羽而归,但若中隔长江,还会形成这般绵延数十年的拉锯战么?

    然而江南势力伸过长江,并非仅在东线,中游的荆州所辖甚广,西北部的魏兴郡隔南山与雍州相邻,北部的南阳、南乡,隔伏牛山与司州相望,实如一把匕首,直插北朝之腹心。只不过裴该当日还不想——也不敢——太过刺激建康政权,况且荆州被王敦目为禁脔,则自己在东线下刀犹可,若在西线割取荆州的江北郡县,王处仲必不肯善罢甘休。

    好在雍、司两州,既是北朝的核心所在,自然防守严密,相信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