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章、水战利器(第2/4页)  勒胡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光在船上立些大拍杆就有用了吗?一则拍杆拉扯、转动不易,且难以取准,二则拍杆只能装备在大船上,而目前巢湖水师可装拍杆的楼船仅仅三艘……恐怕到时候拍杆最多凿穿敌军一两条舰船,而敌方水兵就已然汹涌登舷入舟了吧。

    沉吟少倾后,裴该终于缓缓说道:“水上交锋,唯有陶士行可任……”华军中高级将领之中,也就只有陶侃有水战经验了吧,看起来必须得把他从益州调到巢湖去啊。

    正如郭默所说,只要能够击败,或者哪怕仅仅是封堵、迟滞武昌舟师东援,华军主力便有望渡过长江,直逼建康城下,而是否要从巴蜀以大船临江,其实意义不是很大。

    巢湖作为水师基地,别无二选,不仅水面广阔,而且有濡须水可直通长江,只要能出濡须口,便可拦截柴桑、武昌方面的舟船东援。当然啦,你首先得拦得住,其次须防王敦先期派船堵住濡须口——最终还是打得赢打不赢的问题啊。

    不管怎么说,巢湖都已经有一支成型的舰队了,巴蜀水师则还是纸上预案,则将陶侃调去,指挥长江中游的水上战斗,比他留在益州要有用得多。

    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便陶士行,也不可能凭空变出舟船来,更难招募到更多合格的水师将兵,无论造船还是练兵,皆非一朝一夕之功。难道真要如许柳所说,期以三岁,再伐江南吗?这时间也未免太久了一些啊。

    看起来除了拍杆之外,还必须新“发明”些水战利器出来。

    于是裴该便命诸臣退下,唯留杨清,对他说:“朕思水上破敌之策……卿且为朕召彭子勤来……”

    彭晓彭子勤,目前从属于兵部,为武库司从六品员外郎——员外郎指各司与副官平级的定额外吏员——一直呆在绛邑附近的秘密基地搞研究。通过此前的一系列战事,已经证明虎蹲炮威力有限,无须大规模装备,而大铜炮又不便于运用,所以彭晓的主要任务,仍旧是改良火药。

    绛邑附近的秘密基地,知道的人不多,杨清久在兵部,自然是清楚的,而张敞初任尚不久,就未必明晰了,故而裴该才让杨清秘密下令,召彭晓归洛,以便自己面授机宜。裴该的想法倒也很简单,铜炮不是因为过于沉重,后座力也大,所以不便陆战吗?那若搬上楼船,用于水战呢?

    拍杆从来都是建在楼船中部的,一船一杆,不可能多树,而且用人既多,一杆拍罢,重新扯起,再发起码得好几分钟的时间。但火炮却可设置在两侧船舷,虽然发射速度同样缓慢,总可以多设几门,轮流施放啊;至于射击精度堪虞,反正拍杆的精度照样很差……

    我若是能够提前造出炮舰来,则三舰横江,就有望阻挡百舟千帆——是不是能够如设想般简单、好用呢?那便只有交给彭晓去尝试啦,希望他能够不负朕望。

    实话说,以彭晓本人的贡献,官升四品,得封侯、伯都是足够的,只可惜那家伙品性不端,还时常掉链子……倘若此番能够成功造出炮船来,裴该也愿意给他再升一两级,让他将来可以风风光光地返归江南,去跟老师葛洪炫耀。

    ——————————

    甄随既入滇池,并没有在宁州停留太长时间,因为以他的能力,是不可能担负方面军政重任的,此来既然无仗可打,也就只剩下受降一桩差事了。

    遵照陶侃的嘱托——那也是陶侃受裴该所命——仍拜王逊为宁州刺史,并封成德县侯,其下诸将吏,一同旧命。然而王邵伯却不肯接受,他希望能够返回中朝去,或者干脆告老还乡——南中这地方,我可实在是呆够了。

    ——王逊本籍魏兴郡,倒是已经被陶侃、杨虎给打下来了,想回乡很简单。

    这也在意料之中,甄随乃将陶侃的亲笔信,递于王逊——若要他自己开口,他可不知道该怎么劝说才是。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