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二章、势如破竹(第2/4页)  勒胡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彭子勤即将此炮搬上一条大楼船,遵照裴该所说,在其下安置了木架、木轮,并以滑轮、绳索联系船弦,做好减弱后座力和归位的一应准备,然后打算试射。然而问题是,大炮沉重,却只有一具,置于船首则尾沉,至于船尾则首沉,置于一侧则几乎倾覆……好不容易用相应配重解决了这个问题,止发三炮,楼船就几乎散架……

    彭子勤本人擅长的是火药配制——可以说是化学吧——对于金属冶炼和数字计算,却并不拿手,他跟造船匠人及从绛邑带来的冶金工匠埋头商讨和计算了整整五天,才终于拿出一个貌似比较靠谱的方案来。

    那就是改铸小一号的青铜炮,并且减少火药用量,预计一发可三百步,动能足够洞穿敌船;然后改造楼船,减轻负重,于两舷各置三门炮。

    这一方案还没来得及上呈洛阳,恰好陶士行到来,经过调研之后,当场就给否决了——这不是胡闹嘛!

    仅仅三百步的距离,我造大弩,以矛为矢,照样可以洞穿敌舷啊,可能精度还比铜炮更高咧,且弩具才有多大分量?而即便只造一条炮船,左右各置三门铜炮,那也得六门,要耗费多少铜料啊?即便就近从彭城运铜——先不提彭城之铜多半用来铸钱了,且产量日益降低——那也得将近千里之遥呢。

    若即在徐州造炮,恐怕搬运起来更费人力;而若是运铜到巢湖附近来,我还得再建一座大冶金工坊才成……

    陶侃在给裴该的上奏中,婉言炮船非不能建——终究是天子的主意嘛,哪能直接给否了呢——然而太过靡费,效果却未必能够彰显。倘若不着急伐江南,咱们花个三五年时间,慢慢试验,再加三五年时间,打造炮舰,亦未为不可;但估计一两年内就要发兵,我这儿船还来不及造呢,哪有那么多人力、物力和时间,去造还仅仅是设想的炮船?

    陶士行年已六旬,不大能够接受新生事物,在他看来,天子虽多思妙想,亦难免好大喜功,所琢磨出来的新鲜玩意儿,多半都没什么实用价值。哦,生产方面不在此列,天子下令研制了一些新式农具和纺织器械,改良造纸术和普及用纸(如今华朝正式公文,皆命用纸,比原本历史上提前了好几十年),就都是对于社稷民生大有裨益之事啊。

    但在军事上,无论具装甲骑还是虎蹲炮,都投入太多,产出有限,不可能大规模运用;至于青铜大炮,纯属样子货嘛。只有火药可助火箭之威,算是一件比较成功的产品。

    所以炮船什么的,即便不算“技淫巧”,亦能有助于战事,暂时咱们也未必用得上啊,还是别搞了,白白浪费资源和时间。

    ——————————

    华军四路伐晋,其中、西两路最先行动。甄随、周抚率领舟师,出三巴而直取建平,甘卓闻报,急忙派人去向武昌禀报,并请江陵王含和襄阳司马承发兵救援。

    甘卓在巫山上夹江筑垒,布置弓手,以箭矢覆盖江面,同时在江中横亘铁索、安置铁锥,以阻敌船。只不过这并非甘季思的原创,四十多年前东吴的建平太守吾彦就这么干过,于是华军侦得此情,陈剑就又对甄随说古了——

    “昔吾彦亦欲以铁索阻王濬,而王濬造大筏开路,以善泳士卒驾驭,先除去铁锥;复在舟前置大火炬,灌以麻油,烧熔铁索,船乃得过。”

    甄随说好啊,那就派你去办吧,务必成功,把那些阻路的傻叉玩意儿全都给老爷废了。

    陈剑领命而去,但甄随本人却并不乘船,而是拣选了本部三百健卒,并从巴中招募三百善走山地之兵,翻山越岭,抄小路去袭江北堡垒。华船既至,晋军的注意力几乎全都放在水面上,就此被甄随偷袭得手,北山堡垒陆续克陷。随即陈剑熔断铁索,华船即以连舫为首,顺水直下,势若奔马,晋人布置在南山的弓手根本就来不及瞄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