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20走水(四)(第2/3页)  蚍蜉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甚至落井下石。内外无援之下,孔家免不得节节败退,就在赵营来的一月前,孔家上下甚至还开了一次宗族会议,商议是否该迁回云南。虽然迁回原籍之事最后不了了之,但孔家的窘困由此可见一斑。

    作为孔家内坚定的留川派,孔庆年自始自终就没有考虑过半点回云南的可能性。照他的话说,老祖宗来沿口时可是一穷二白,光凭着赤手空拳都能打下这份基业,自己不过守成之辈,尚有家底支持,境遇再差也差不过当初,怎么就坚持不住?也因孔家有着类似他这般的坚守者一直不肯妥协,孔家才能至今依旧苦苦支撑着,而赵营的到来,几让孔庆年有峰回路转之感。

    他的想法很简单,借赵营的手,将李家等几个出头椽子全都除掉。待生米煮成熟饭,善后的事可远没有当下处境来的棘手。

    当然,事情的原委,孔庆年没必要对赵当世全盘托出,赵当世也不会追问。赵当世只要明白孔家的利益点所在即可进行权衡。他盘算了一会儿,最终答应了孔庆年的请求。

    之所以答应,攻取沿口镇不过是眼前事,赵当世想到的,更加长远。

    他想要利用这个孔家,在川中插入一根楔子。

    在赵当世的构想里,赵营出川的落脚点将在湖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拍拍屁股出了川,从此与四川再无瓜葛了。作为湖广的上游,四川对赵营而言,其重要性绝不亚于木之根、水之源。有些事,很早就应该布下,即便当时并没有想好它们日后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但赵当世的直觉告诉他,多一条线、多留一条路终归不错。他入川,为的绝不仅仅是躲避围剿、收拢势力,他更希望的是留下自己的种子。

    送上门来的孔家,对赵营而言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孔庆年的心中事赵当世想不到,同样孔庆年也猜不出眼前的这个年轻将领在盘算什么。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万事开头难,只要双方在攻取沿口镇这件事上先达成了一致,往后事、往后说。

    等熊万剑与白旺二人行色匆匆受召到来的时候,孔庆年已经离去。赵当世简要询问了下渡江的进展,熊、白二人面有惭愧,吞吞吐吐。这是意料之中的事,赵当世没有责备他们,而是通知他们准备明晚偷渡之事。

    “只要能过江,休说整个右营二千人,就二百人,属下也必替主公拿了沿口!”一听说有船渡江,熊万剑皱成一团的脸顿时舒展,心中郁垒顿消,不禁喜上眉梢,左顾白旺,同样欢欣不已。

    “正面渡江的声势不要停。”赵当世不忘叮嘱道。

    熊万剑与白旺都有经验,自然懂得其中道理,二人重拾干劲,接令而去。

    从赵营所在位置向北直到南充,沿江有着不少渡口,其中大者有李渡、石盘渡等。李渡靠近南充,石盘渡则就在不远,当熊万剑带着人马摸黑赶到石盘渡时,西岸渡口边,果然停泊着近二十条舟船。

    四野黑寂无声,除了熊万剑的人,便只有汨汨流淌的嘉陵江。为了今夜的行动,熊万剑从右营中仔细选取了三百名骁悍之士。这三百人白日都在休息,养精蓄锐,没有参加白旺统带右营剩余兵士在江边的虚张声势,所以现在个个生龙活虎,无不精神百倍。

    即使渡江的门路来自赵当世,熊万剑还是留了个心眼,头一批只派了不到百人的部队乘船过江,未见任何异常。有了先驱,确认两岸无恙后,熊万剑才大着胆子,来回渡了三次,将所有人都渡了过去。

    他并不清楚这些船来自何方,那时在帐中却也没追问。于他而言,既然赵当世已经解决了渡江的难题,那么自己最重要的责任已不在渡江,而在于渡江后攻取沿口镇。他只关心自己的目标所在,从不多嘴多舌,这样的习惯在赵当世看来,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别的权且不说,就只这一点便足以证明熊万剑具备一名优秀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