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1/2页)  史上最强崇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史上最强崇祯最新章节!

    尽管多国联军在朵颜一带溃败,但依旧有相当的军事力量得以保全。

    蔺养成所部本地留守的明军仍旧于各城镇中龟缩不出,还有为数不少的善战之士。

    联军此次最大的功劳,便是让多铎所部的三旗清兵遭受些许损失,不能再得心应手的对朵颜地区继续大举进攻。

    实际上,听闻多铎大败联军一路的消息,多尔衮很是欢喜,孙之獬甚至说这将是第二次萨尔浒之战。

    明廷的四路大军,不出半月,就被多铎接连击溃两路,可见都是些乌合之众,也可见如今清军的战斗力之强。

    同多尔衮相比,崇祯皇帝的表现正如孙之獬等汉臣所料,真是又哭又嚎。

    实际上,在这伤心的表象之下,崇祯皇帝却是给多铎默默点了个赞,高兴的简直不得了。

    联军主力的溃散,让其它国家军队第一次听说了这支北方蛮夷的强大实力。

    但是这场胜利不仅让清军一路遭受不小的伤亡,最主要是为这一战日后大明在亚洲的霸权埋下了伏笔。

    没错,崇祯皇帝在这场明清决战还没开打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战后几十年之内在亚洲地区的扩张问题了。

    崇祯二十二年九月,是如今历史上的关键时刻,号称东亚大陆上最强的明清两方,在宁远一带不期而遇。

    他们之间的战斗结果,也直接决定了日后至少数百年间的东亚乃至世界历史的格局。

    以多尔衮为主的满清势力,实际上正处于一个非常为难的境地。

    虽然在前几十年的时间内,他们已经摧古拉朽般的横扫了大半个辽东,然而相比已经立国近三百年的华夏正统朝廷而言,这个新生势力的扩张来的太过突然。

    在辽东被武力占领的地区范围下,依然是盘根错节的问题。

    由于八旗子弟缺乏对传统汉家士大夫的认同和尊重,也缺乏既有的行政管理班底,在实际管理上,多尔衮不得不采取让步。

    他一方面利用汉人官僚,在对大明的战争上取得更大优势,一方面又要在保持对八旗子弟的特权,让他们继续为自己出生入死。

    现在的满清早已不是多年前的后金,在崇祯皇帝重新统一内地各省之后,留给多尔衮一伙人的时间并不充裕。

    一方面,他需要维持住归国心切的辽东地区百姓,着手恢复秩序。

    同时,他也要尽可能的将地盘上可用的资源全盘榨出,用来和地大物博的明朝继续维持战争。

    另一方面,他要考虑如何对付明朝在关外的厂卫眼线,各地大大小小的汉人义军,还有国内仍旧忠于豪格及黄台吉的保守派。

    直到行进到宁远遭遇崇祯皇帝御驾亲征的明军主力时,多尔衮都在绞尽脑汁的想要入主中原。

    对于曾经吴三桂送来的联合计划,多尔衮不置可否,又按照计划一步步的他传达善意,引诱关宁军投降清朝。

    但是这一切,都随着崇祯皇帝不按套路出牌的那一纸东征山海关诏,毁于一旦。

    大明重新把山海雄关握在手里,并且重新将长城防线建立得固若金汤,这是多尔衮最不想看到的。

    早先他也在观望,期许着明朝能和从前一样自毁长城,派一个既无能力也无威望的人来驻守山海关。

    但多尔衮再次失望了,被崇祯调来守卫山海关的,是出身勇卫营的黄得功。

    黄得功对明廷异常忠心,其部下号称虎山营,更是曾经大明日暮穷途时威名赫赫的部队。

    黄得功这个人,多尔衮不仅招降不动,而且在战斗经验方面也极其丰富,深受崇祯信任。

    虎山营在山海关一带布置的防御体系,后依托永平府及蓟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