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一章 天下诸侯(四)(第2/3页)  三国之江山美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他不清楚她在做什么,因此也不敢轻易惊扰,只是默然在一旁望著她那张绝美的容颜……

    良久之后,帐中的炭火渐渐弱了下来。此时外面天色已然大亮,他这才微微舒了一口气,然后从床榻旁取过一件皮袍,轻轻披在她的香肩上。

    就在他准备离开之时,营帐的门帘突然打开,晏明那高大的身影阔步走了进来。

    雷云见状,连忙以手势示意他噤声,然后拉著他出了大帐。

    “兄长,袁绍方才派人请你过去议事,看情形是准备发兵了。”一出营帐,晏明便将来意道了出来。

    “知道了。”雷云闻言淡淡一笑,“贤弟,你且去吩咐弟兄们收拾行装,以免临行收拾不及。”

    “我这便去准备。”晏明微微拱手。

    “快去罢。”雷云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

    晏明离去之后,雷云也未作停留,当即唤来王贲、王翳二将,径直去了袁绍的军营。

    当他来到袁绍大营时,其余的诸侯已经到场。他略略朝袁绍等人打了个招呼,然后便走到帐中唯一的一个空位前坐了下来。

    袁绍见人已到齐,倒也雷厉风行,当即起身宣布进军汜水关!

    进军之令下达,雷云等各路诸侯亦不曾懈怠,未及一个时辰,陈留大营数十万大军即拔营而起,浩浩荡荡奔洛阳而去……

    ……

    洛阳,太师府。

    这是一座气势恢宏,富丽堂皇的府邸,门口矗立著两只丈余高的石狮子,青石铺就的石阶仿佛一尘不染;再向前,可见两扇华丽厚重朱红大门,上嵌两只硕大的铜环;微微抬头,便可看到大门上方的那块鎏金的巨大牌匾,上面写著两个熠熠生辉的金色大字:董府。

    如此华丽和张扬的府邸,除了如今朝廷上权势熏天的太师董卓之外,怕是不作第二人想了。

    不过,此时的太师府却是不同于往日,似乎正笼罩在一片凝重的氛围之中;府中的大堂中聚满了文臣武将,似乎在商议著什么。

    “诸位……十九路人马进攻洛阳,先锋孙坚已将至汜水关。眼下如何应付,诸位且说一说罢……”

    就在大堂上的众人窃议之际,一道雄厚的声音突然在堂中响起。

    众人闻言均是一凛,目光均不约而同地朝堂上望去,但很快又一个个的垂下头去。

    此刻,大堂之上正立著一名五十有余的老者。此人生得膀大腰圆,阔面虎须,粗犷而不失威武之势;尤其是那一双凌厉摄人的虎目,其中饱含著无尽的凶煞之意,使人望而心生颤栗!

    此人自然便是董卓。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其出生于殷富的地方豪强家庭。当时岷县属于边远地区,与西北羌人的居住地相邻。董卓自小养尊处优,少年时期便形成了一种放纵任性、粗野凶狠的性格。史书载,董卓“少好侠,尝游羌中”,“性粗猛有谋”。

    汉灵帝末年,董卓受诏率军进京,继而便掌握朝中大权。他为人残忍嗜杀,倒行逆施。在初次率军进兵洛阳之时,他的士兵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妇女,劫掠财物,整个洛阳城被闹得鸡犬不宁,怨声载道。东汉年间广泛流传著一首民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其中歌谣中的“千里草”、“十日卜”合起来便是董卓的名字,“何青青”、“不得生”充分地表达了当时广大老百姓对误国害民权臣董卓的极度痛恨,迫切希望他早日死去。这首民谣是东汉人民对董卓整个人最基本的评价。

    董卓入朝乱政,“性,遂以严刑协众,睚眦之隙必扳,人不自保”。一次,朝中许多官员被董卓邀请去赴宴。官员们都莫名其妙,不知董卓葫芦里到底装的什么药。宴会上,董卓兴致高昂,招呼大家不要顾忌,畅怀痛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