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4章 恐怖如斯(第1/2页)  我提前退休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为此,林凡还特意去买了一台高倍显微镜。

    通过林凡对长出的根茎和嫩芽的解剖观察。

    林凡发现经过琼浆玉液浸泡后的改良大豆种子在沙漠里生长出来的种子根茎很不一般。

    根茎相比其他普通种植在正常土壤里的大豆根茎坚韧很多倍。

    而且根茎的细胞壁有一层坚韧的膜,正是这层膜阻挡了根茎本身内部的水分不会被外部的气温和干燥的沙子所蒸发掉。

    同时,根茎还具有对于外部沙子里蕴含的及其微弱的水分有非常强大的吸附能力。

    对于露出地面的嫩芽部分解剖观察,林凡也发现了几乎和沙子里根茎几乎相同的特征。

    嫩芽也能够保护自己内部的水分不会被外部干燥炽热的空气所蒸发,还能具备很强的对于空气中水分的吸附能力。

    正是因为如此,改良大豆种子才能生根发芽并且成长。

    随着时间的流逝,改良大豆秧苗也茁壮成长着,并且也对秧苗周围的沙漠进行了改造。

    使得原本松散的沙子逐渐的有了一定的粘合度,向着正常土壤的方向转化着。

    当改良大豆的秧苗成长到两个月后,才开始结豆。

    但是,此后的发育速度就明显加快了很多。

    仅仅一个月时间,秧杆上的大豆就成熟了豆壳开始发黄。

    然而,令林凡意外的事,秧杆以及叶子还是绿色的,生机盎然。

    而结出来的豆子确实是已经成熟可以收割了。

    正常的普通大豆成长时间需要五个月左右,但是改良大豆只需要三个多月就可以。

    这样的话,一年至少可以种植两季。

    如此算来,如果要满足国内的大豆需求,只需要1.5亿亩的土地就可以了。

    林凡又购买了一台小型收割机,将这些从沙漠里种出来的改良大豆完成了收割。

    最终这些从沙漠里种出来的改良大豆的质量和产量让林凡感到满意。

    无论是含油量还是产量,都和之前从正常土壤气候条件下种出来的改良大豆几乎一致。

    可以说,林凡的沙漠种植改良大豆的实验成功了。

    这一刻,林凡不禁感到有些心潮澎湃。

    如果今后在沙漠里大规模进行改良大豆的种植,那对于华夏整个国家和民族而言都是巨大的好事。

    首先是能够实现大豆这种战略级粮食的自给自足,摆脱国外对于大豆的依赖和钳制,让华夏在国际上和外交上大大提升主动权。

    还能够通过种植改良大豆逐渐的培育改良广袤的无用国土,这些沙漠戈壁经过种植改良大豆改良后的土壤今后或许还能种植其他正常的农作物,拓展了民族的生存空间。

    这是一件利在当下,功在千秋万代的大事,林凡不禁升起一股豪情。

    不过,林凡并没有兴奋多久。

    虽然改良大豆在沙漠里可以成功种植出来。

    但是这也需要人来种植啊,就需要人可以在沙漠里生存。

    不然还是无法实现大规模的推广。

    而沙人要在沙漠里要能够生存最大的问题就是沙漠里缺乏让人可以维持生存的水。

    如果全部要靠从外面运来生活所需的水的话,成本未免太高。

    林凡想到了之前的大豆秧杆,大豆秧杆里可是还存在很多水分的,可否将这部分水分利用起来?

    随后,林凡又购买了一些设备,将这些改良后的大豆秧杆收集起来,然后进行压榨过滤,最终得到了清澈的可食用的水。

    这能够解决一部分人在沙漠里生存所需的水分。

    但是还是不足。

    随后,林凡又联想到了改良大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