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25章 斗蟋蟀(第2/3页)  无敌捡漏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父母的,讲大道理没有用。</p>

    啥好处都往他们的子女身上招呼,事情成功率绝对蹭蹭往上涨。</p>

    接下来,陈宇向黄婆婆询问了她儿子黄立齐的详细情况,颇感有趣。</p>

    好家伙,黄立齐居然不是一般的赌棍,连赌钱,都赌出花样了。</p>

    黄立齐玩的,是斗蟋蟀。用北方话来说,叫斗蛐蛐儿。</p>

    斗蟋蟀亦称秋兴,用蟋蟀相斗取乐的娱乐活动,流行于全国多数地区,多在秋天举行。恰好在古代汉字中,‘秋’这个字正是蟋蟀的象形。</p>

    谈起斗蟋蟀,玩家们总会提到儿时斗虫的经历,以及这项娱乐活动的悠久历史。华夏蟋蟀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浓厚东方色彩。</p>

    它更是华夏特有的文化生活,亦可称之为华夏的艺术,主要发源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中下游。</p>

    从经济角度来看,古代的这两个地带,比较富饶,百姓生活相对稳定。</p>

    吃饱了,穿暖了,当然就要琢磨变着花样地玩了。</p>

    斗蟋蟀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在两千五百年前,经孔子删定的《诗经》中,就有《蟋蟀》之篇。它已和钓鱼、养鸟、种花一样,深入人心。</p>

    南宋,在斗蟋史上是著名的时代。此时斗蟋蟀已不限于京师,也不限于贵族。市民,乃至许多僧尼亦雅好此戏。</p>

    《燕京岁时记》:七月中旬则有蛐蛐儿,贵者可值数金。有白麻头、黄麻头、蟹胲青、琵琶翅、梅花翅、竹节须之别,以其能战斗也。</p>

    上等蟋蟀,均系主人不惜重金购得,名虫必用青白色泥罐贮之。</p>

    时至今日,这项活动与金钱挂上了钩。</p>

    在许多地区,甚至有‘蟋蟀赌-场’,玩家们每场比赛下注三百块,而提供场地和保证竞赛公平的庄家,还要场场拿走百分之五的抽水钱。</p>

    斗蟋玩家会花大量时间来挑选合意的蟋蟀。</p>

    专家说,头大、腿大、触须直,是善斗蟋蟀的特质。</p>

    蟋蟀的食量很小,只吃少量米就够了。但一些斗蟀爱好者为了让蟋蟀更勇猛,会给它们吃激素、苍蝇幼虫,有时甚至是迷-幻-药之类的非法药物。</p>

    野生蟋蟀的寿命大约为一百天,精心饲养的也延寿不了多久。再加上斗蟋蟀必定有输有赢,输一场,没准你的蟋蟀就缺胳膊少腿了。</p>

    因此,蟋蟀属于消耗品。</p>

    黄婆婆这样的家境,能经得起黄立齐隔三差五换蟋蟀、打激素、输比赛?</p>

    黄婆婆累弯了腰,一年到头攒不下多少,全他妈喂了蛐蛐儿了。</p>

    什么?只有夏末、秋天,斗蟋蟀才流行?</p>

    那冬天和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