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8章 宋应星(第1/2页)  我在大明造航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战落下了帷幕,虽然中途出现了一些波折,但总的来说还算比较轻松。

    清军的哗变,是意外之喜,让他们轻松的登上了城墙。

    经过战后统计,这次他们的损失并不大,也就战死了八百多人,重伤一百多人,折损率还不到百分之四。

    其中,主要战死的还是那些负责保护刘汉三等将领的士兵。

    那些人在面对骑兵的时候吃了一些亏,死伤惨重。

    这也给刘汉三提了个醒,在占优势的时候,也不能大意。对自身的保护,必须要周全。

    敌人的垂死挣扎,有时候也挺可怕的。

    吴军的损失不到千人,清军的损失也不是特别大。

    那两千骑兵战死的将近千人,剩下还有数百人被俘虏,还有一两百人逃掉了。

    这逃掉的骑兵是一个隐患,但刘汉三也没有办法去搜捕。

    除了骑兵,清军守城的部队中也战死了一千五百多人,剩下的几乎统统投降或者被活捉。连同他们的主帅准哈尔,也被俘虏。

    这是一场大胜,可以向九江方面报喜。

    攻下南昌之后,刘汉三兵分几路,一路四千人奔赴吉安,另一路一万人奔赴抚州。剩下的一部分留守南昌,一部分去攻占南昌四周的乡镇。

    说是攻占,其实就是去宣告一声,告诉那里的士绅地主,让他们知道今后这里是吴军作主,交税要交到他们的手上。

    如今还处在皇权不下乡的阶段,即乡村其实还是掌握在地方的乡绅手中,靠着宗族规矩管理,官府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来管理农村。

    只有收税的时候,官府会插手农村的事,其他时候,农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由他们宗族里内部解决。

    各路士兵纷纷行动,所到之处,基本上都是望风而降,地主士绅纷纷表示愿意服从。

    相比起被清朝统治,被吴长庆统治肯定要更好一些,毕竟大家都是汉人。

    当然,也有少数地方的县官非常糊涂,又或者是因为信息不够灵通,不知道清军已经大败。所以,对吴军要求接管的要求,一些县令县丞选择了反抗。

    而这种反抗,无一例外都成了笑话。

    那些临时组织起来的乡勇,碰上经过严格训练的专业士兵,那场面真的是惨不忍睹。

    上百个乡勇冲击十几人的吴军,吴军打了一排枪,上百个乡勇里只死了五六个人,其他人就一哄而散。

    这就是乌合之众的最真实写照,他们所能够承受的伤亡非常有限。

    就有点跟后世的黑社会打群架一样,没打之前一个个还能拽的跟二五八万似的,一旦在打斗中死上那么几个人,其他人立即就开始溜了。

    这个世界,不怕死的人,但绝对是极少极少。

    之后,那些顽抗的县令县官都被枪毙,军队对这些地方进行了代管。

    除了这些县官,在乡村的一些地方,吴军也遭到了零星的反抗。

    主要还是因为沟通问题,那些士绅已经向清军纳过税,他们担心吴军来接管后又会征税,所以和吴军发生了冲突。

    而这些大头兵也不懂的沟通和解释,与其让他们去和那些士绅讲道理讲政策,还不如直接镇压更加简单。

    因为这种交流误会而死的地主和村民,也有五六个,死的比较冤。

    不过,总体而言,吴军对南昌周边的接管都还算比较顺利,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抵抗和冲突。

    与此同时,刘汉三则亲自带人来到了奉新县,找到了宋应星。

    宋应星,前明朝廷里的知州,正五品。

    不过,一个正五品的官如今刘汉三是不会放在眼里的。换作以前的时代,宋应星根本不值得的刘汉三亲自来拜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