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91章 商人再败一场(第1/2页)  我在大明造航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新币的兑换忽然间就下跌了许多,这当然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吴长庆一直在关注新币的发行,注意到这个情况之后,找来情报科的秦奋问了几句,就知道了商人们在搞串联。

    毕竟,这种事确实很容易打听到。

    难点在于,如何处理。

    直接把那些搞串联的商人都抄家斩首,这显然不行。

    整个金陵商会里的商人,掌控着当前大华最重要的几个生意,而且其中大部分都还处于垄断的地位。

    一旦引起他们的集体反抗,恐怕大华都要出现些内乱。

    虽然,这种动乱动摇不了大华的根基,但会停滞大华的经济发展,没必要。

    而且,就算是把这批商人宰了,下一批商人估计也是这副德性,这个他们这个阶级特有的属性,很难改的。

    相对于简单粗暴的杀头抄家,吴长庆还有其他方法。

    简单点的,可以强行逼迫那些人兑换成新币,强行收集市面上流通的银块。

    靠着当前大华强大的武力,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

    但这依旧不是一个好主意,强行逼迫,难免会让人不服。

    这种不服短期或许看不出什么负面影响,但长期下来肯定会有负面影响,至少会影响到朝廷的形象,会给人一种霸道蛮横的印象。

    正是因为有着种种制衡,所以治理国家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吴长庆琢磨了许久之后,决定采用一些稍微温和点的手段。

    首先,以后官员的俸禄一律用新币发放,单单是这一项,就能让市面上增加大量的新币。

    其次,他还规定,税务部门收税,必须只接受新币。

    想交税,行啊,拿新币过来。以前的银子,抱歉我们官府不认。

    这个规定看似不利于新币的发行,毕竟收税接受以前的银子,还可以用来铸新币。现在不接收以前的银子,反而少了一笔铸币原料的来源。

    但实际上,新币的发行,最根本的地方不在于如何弄到铸币的原料,而在于如何让所有人都接受新币,依赖新币。

    弄到再多的银子,铸出的新币没有人来兑换都是百搭。

    但是,如果通过某种方式,迫使那些人需要用到新币,那些人就不得不去兑换新币。

    吴长庆弄的这个规定,就是给那些人制造对新币的需求。

    交税,这个是大华人都逃不过的一关。

    想要交税,那就拿新币来。

    没新币,抱歉不接受税款。

    可别以为官府不接受纳税是好事,等过段时间税务部门上门罚款抄家时,就有的他们哭了。

    到时候可就不能怪官府了,毕竟官府是在依法办事,有法可依,可不属于不讲道理的范畴。

    此招一出,商人们顿时就傻眼了。

    特别是对于那些正好到了交税期限的商人来说,他们都快要在哭晕在大华的税务局。

    带去的银子和旧式银票一律不认,只收新币。

    要是无法及时纳税,最轻都是要多交一笔罚款。

    于是乎,这些顶不住的人,只能匆匆忙忙的跑去皇家银行排队兑换新币。

    一时间,兑换新币的人又多了起来。

    更要命的是,因为新币的铸造速度有限,很快新币又被兑换完了。

    而那些没有兑换到新币又需要交税的人怎么办?

    没办法,只能跑到街上去举牌收购新币。一百两银子求购九十八元,一百两求换九十五元的牌子,屡见不鲜。

    那些此前先兑换到了新币的人一看,哟呵,还有这种好事。

    这样谁他娘的还去上班做工呀,以后天天去皇家银行排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