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55章 方法论(第1/2页)  我在大明造航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除了应用科学,吴长庆对理论科学的发展也很重视。

    所谓应用科学,指的是以实验为基础,可以被现实世界直观证实展现的科学技术。

    比如炼钢,直接把钢铁冶炼出来,这种科技就是应用科学。

    而理论科学,则是从理论上进行研究,猜想那些难以进行实验的科学。

    比如相对论,黑洞学说,弦理论等等,这些都是一些猜想,无法证实或者比较难证实的科学。

    两者之间,倒也没有太明显的界限,并且两者之间相辅相成。

    应用科学,需要沿着理论科学作为方向来研究,现有理论,然后在根据理论研究出现实应用。

    而随着应用科技的发展,反过来又能证实更多的理论猜想。

    总之,两者都很重要。

    八月底,一场别开生面的大辩论会在大学堂召开,吴长庆亲自出席了辩论会。

    该辩论会汇聚了大学堂里所有的科学研究者,以及社会上的各种大儒,智者,名人。

    不管是什么理论研究成果,又或者是哲学探讨,都可以在这场大辩论中发言,进行思想碰撞。

    这种精英聚集的思想碰撞,对科技的进步有很大的进步。

    就像原时空里,爱因斯坦在索尔维会议上,和以海森堡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争论量子力学的问题。

    这种激烈的碰撞,输赢不重要,重要的这种思想碰撞加速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爱因斯坦虽然输了,但是,他设计出反驳哥本哈根学派的‘光盒子’思想实验,却是大大的帮住了玻尔证明了测不准原则。

    如果不是爱因斯坦,哥本哈根学派的人想要设计出这种思想实验,需要各种灵光乍现,能不能想出来都是个问题。

    大神之间的辩论,讨论,对于彼此都非常重要。

    闭门造车,肯定没有学术探讨效果好。

    在这场辩论大会上,吴长庆还见到了一些历史名人。

    比如王夫之。

    他和顾炎武,黄宗羲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

    历史上他是一直忠于大明,积极参加各种抗清活动。

    而如今,他既认可大华对驱除鞑虏的功劳,又对吴长庆窃取皇位的行为心有芥蒂。

    所以,他虽然生活在大华,不去反抗大华,但也没有去大华的朝廷里做官,反而一心扎到了学术研究这一方面。

    如今大华大量科学知识的涌现,倒是让他大开眼界,对世界的理解程度,又比原时空要深了很高的层次。

    这一次,他便是提出了《方法论》。

    所谓的方法论,就是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理论。

    这种方法论的诞生,其实是王夫之对于旧时代唯心主义的一种批判。

    以前的各种学识理论中,有太多的唯心主义,让他很无语。

    天狗食日就是灾难象征?

    王夫之不反对这种猜想,但是他要求提出这种猜想,支持这种猜想的人拿出理论依据,而不是凭感觉瞎胡说。

    其实,但凡是聪明点的人,都知道所谓的天狗食日,祥瑞征兆,君权天授是非常扯淡的说法,全靠一张嘴,没有任何理论依据和现实证据来证明。

    但是,以前的人知道归知道,但是面对这种唯心思想,他们也没有太好办法。

    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之前,其他人认知世界,可不是得靠主观看法嘛。

    而王夫之则是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即方法论。

    方法论中,主要推崇自然科学,以及辩证法。

    即利用可证伪的自然科学,对一切问题进行辩证,讲究以事实为依据,拒绝唯心主义。

    他的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