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1章:损人不利己(第1/2页)  满级大佬穿成炮灰女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而且,就算考上了京大又怎样?    她不是去年才考上的吗?    也就是说,现在才大一。    别说谈墨不是历史系的,就算她是。    大一新生,还能比申静怡专业?    谈墨问申静怡:“申师姐,你确定,是真的没有问题吗?”    申静怡心中一顿,目光低垂了一秒,才说:“我确定,没有问题。”    “申师姐,你知道这是一部历史剧吗?刘导是想要拍一部历史正剧,而非浅显的朝堂权谋,后宫争斗。而是尽可能的还原历史。”    刘导在一旁点头。    “我知道。”申静怡咬牙道。    “可是这里面,只写了竹林七贤,写了魏晋名士风流,写了魏晋民风开放。却没写朝代更迭频繁,战乱不断。百姓易子而食,饿殍遍野。”谈墨沉声道,“要写历史,就写的全一点儿,不要只写美化的一面。让人误以为那个时代有多么美好。”    “你懂什么?”元琪珊有点儿慌了,扯着脖子说,“这是剧本,不是史书!想了解历史,看史书不就好了?剧本要在历史的基础上,做艺术加工。要有剧情跌宕,要有冲突矛盾!”    这时候,申静怡只能选择站在元琪珊的一边。    不然,就是承认她这个顾问当的不合格。    这点她是绝对不能也不会承认的。    其实,从当初她说元琪珊写的没有问题,她就已经只能站在元琪珊那边了。    若是没有谈墨,根本不会有她现在的为难。    这个谈墨,简直是多管闲事!    这又不关她的事情。    拍出来好与坏,都是刘导的事情。    拍的好了,对谈墨又没有好处。    拍的不好,谈墨也不损失什么。    谈墨非要揪着不放,岂不是看不得她好?    谈墨这么针对她,损人不利己,真是恶心透了!    身旁,元琪珊又说:“你既不是历史系的,又不懂编剧。就别在这儿外行人说外行话,对我们指手画脚了。”    “你要矛盾冲突,你要情节跌宕起伏,最真实的历史就可以给你。在这个时期的历史,不需要你费心思再去或杜撰或强化情节。”谈墨往前一步,缓缓道来,“公元184年,东汉末年黄巾之乱。220到280年,曹魏、蜀汉、孙吴三国分立,战争不断。黄巾之乱爆发前,东汉约有5000万人口。到三国末期,仅剩800万。”    “280年,西晋灭吴,三国归晋,司马炎在位时,加上部分被释放的奴隶,全国人口总计有1600万人,北方汉人约占1000多万。而到了311年,永嘉之乱。匈奴入侵,相隔仅仅31年,北方汉人便仅剩300万人,除了南迁的百姓,其余人全部被杀。。”    “西晋立国仅有51年,可真正太平的时间,只有从280年到贾南风主持西晋的前九年,总共只有20年。这之前,是晋吴对峙和前凉之变,之后是八王之乱和衣冠南渡。”    谈墨徐徐说来,她的声音偏软,可说起这些历史,这些数字,却依旧让人心中一肃。    “甚至不需要我多说,单单只是这其中的政权更迭,人口锐减,便知道当时的战乱有多么残酷。单是曹操便在徐州屠城五次。这些,难道还不足以当做冲突矛盾吗?”    “如果你觉得不够的话,那我再来说说你剧本中给出许多情节的竹林七贤,他们成名时间,是在240到290年间。嵇康,生于223年,逝于262年,早年迎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关拜郎中,授中散大夫。阮籍,210到256年,门荫入仕,累迁步兵校尉。山涛,205到283年,西晋时升任大鸿胪,历任侍中、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    “向秀,227到272年,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刘伶,221到300年,曾任建威将军王戎幕府参军。王戎,234到305年,历任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进爵安丰县侯。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等职。惠帝时,官至司徒。阮咸,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