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当时着重开发识别程序,便把存贮和分类的问题置后。
如今,他更加知道了分类的重要程度,好的分类程序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检索速度,还可以让智能有更高的识别判断能力,对理解和学习能力也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分类程序是智能的核心都不为过。
朱天赐了解得越深入,对分类程序越重视。
他甚至想成立一个独立的研发公司,让更多的人来一起攻克这个难关。
朱天赐并不觉得自己是个天才,他只是意外地获得了一些特殊的能力而已,而这些特殊能力并不是他所独有,有些天资聪慧的人在某些方面可能并不比他差,而且不像他每个月只有两三个小时的时间才拥有这些能力。
一个复杂产品的研发还是要靠更多的人来攻艰克难,靠团队来完成。
但朱天赐确定这是核心技术机密,在用人上必须慎重,因此,他草草地作了一个计划,却没有真正实施。
他决定先放一放。
当下,还有许多的事情去做,分类虽然重要,但不必急于一时。
智能如果那么容易研发,不可能在无数人投入天文数字的资金的情况下,到现在仍然只是在某些领域取得突破,真正的人工智能仍然没有面世。
不过,他至少知道了一些症结在什么地方。
在学校,大部分教学课朱天赐都不去上,尽管那些老师大都在医院挂职,有着丰富实践经验,但朱天赐又不想在毕业后上手术台,因此课堂从来没有他的影子,他甚至哪门课程在哪个教室上都不知道。
但解剖实验课还是要学的。
这也是朱天赐最感兴趣的课程,用自己的眼睛实际看到的,与从书上的文字或图像得到的知识是不同的,解剖实验课能最直观地了解人体的生理结构。
上解剖课前,授课老师先讲了“大体老师”。
“大体老师”是遗体捐赠者无偿捐献他们自己的遗体,遗体捐赠者在过世8小时内急速冷冻到零下30℃保存,在教学使用时再复温到4℃,从而能够保证遗体的新鲜程度,让学生能在最接近真实的人体上进行模拟手术训练。
“大体老师”是医学生第一个手术的“患者”,也是医学生的老师,从这些遗体捐献者的躯体上,医学界的学生们掌握和丰富人体基本知识,让学生们去感受救死扶伤的深刻内涵,他们被尊称为“无语良师”,也被尊称为“大体老师”。
每次课前,同学们都先为眼前的“大体老师”默哀几分钟,因为大家知道,他们是为了医学研究事业而作出的无私奉献。
在课本上学的,和实际看到的“大体老师”,感觉明显不一样,将两者进行对比,更能加深对人体结构的了解。
朱天赐每节解剖实验课都尽量不耽搁。
老师有时候会要求学生亲自动手解剖,这时候,朱天赐总是非常积极踊跃。
朱天赐的手很稳。
对于解剖,他没有任何一丁点的恐惧,又因为早就通过课本对人体的生理解剖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因此,他的手术每次都做得很细致很到位,而且速度很快,倒不是说动作很快,看起来与其他同学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同,但整体用时总是最少的。
他的三个新室友对此很不理解,这家伙是从哪儿学来的?
别人可能有的不知道朱天赐在校外租房,他们三个室友却是知道的,而且他们知道朱天赐租房不是跟女朋友一起住,他们特别留意了朱天赐的女朋友几乎从来不出校门。
他们从陆陆续续得到的信息,知道了朱天赐是个富二代,可能还有一个自己的公司,他们推测朱天赐校外租房是办公用的。
要说朱天赐在公司的办公室里用功自学,他们怎么也不会相信,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