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0章 分类原则(第2/3页)  智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遵循这些大脑的固有分类习惯和基本的原则。

    比如自然原则,人将看到的常见植物分成树木和花草,是根据它们的自然特点,也就是特征,特征是具体事物的分类关键。

    但自然原则只起一个参考,对人的认识来说,不一定要按植物学的分类,分成这个纲,那个目,完全不必要。

    这就有一个认识原则,将所有的事物只分成两类,认识的和不认识的,认识的又分为常见的和不常见的,常见的树木也不用分得太细,直接分成槐树、杨树、柳树、松树等等即可,不用分什么纲目。

    人对于同类的人是最敏感的,将人分类,可以分成男人和女人,也可以分成老人、青年和小孩,但除此之外,还可以分成熟人和生人,人在看到另外一个人,进行识别时,除了判断他是男人女人,年龄阶段之外,最优先考虑的这是不是自己的熟识,尤其是不是自己的亲友,经常见面的亲人、朋友和同事,在人的认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再就是简化原则,人的认识本来就很简单直观,分类的时候不用将事物的联系过于紧密,比如,所有的桥都是桥,所有的道路都是路,不管是高速公路还是羊肠小道,至于桥梁和道路属于交通,那是另外的事,分类的时候,直接就分成桥和路各自的一类,与交通并没有从属关系。

    人的大脑能存贮的信息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将看到的信息全部存贮起来,只能尽可能地简化,简化原则对分类来说也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分类的关键。

    还有关已原则,大火、洪水、雷电、毒蛇、持刀的凶徒都是危险的,苹果、蛋糕、烤鸡等都是美味的,苍蝇、蟑螂、粪便等都是让人讨厌的,这些与人的切身利益有关系的事物在分类时,要考虑关已原则。

    空间原则,一个人会有地域的移动,比如从一个乡村考上大学,在另外一个城市生活,自然而然要把两地的建筑和地形分成两个地域,在见到一个有些熟悉的人时,首先要考虑是老家的熟人,还是上班后的相识。

    时间原则,人的记忆蛋白不会主动删除或改写,新的记忆不会占用已经写入记忆的细胞,而是会优先选择空置的记忆细胞,这样旧记忆和新记忆就会形成一个自然的时间序列,人在回忆的时候大概能估计这些记忆的时间点。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则,比如特征原则,共同认可原则,学习原则等。

    分类时,除了原则之外,还要有一些处理方法。

    比如一个事情可能从属很多的类别,如何将它分类?是将一个人分成男人和女人,朋友还是路人,这就有个优先的问题,如果是同学,肯定要先分到同学一类,然后再打上一些标签,男人,公务员,爱吹牛,这些都是标签,而不是分类。

    但标签在检索时,也属于分类,这就是神经网络的复杂性,不过,对于人工智能这不是问题,在相应的分类存贮区留下指针地址即可,计算中心可以根据指针去寻址,不必像神经那样单独形成一条通道。

    除了标签方法,还有拆分、合并、转移、忽略等方法。

    分类对于人工智能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人工智能要模仿人脑的功能,而人的记忆是分区域的,人在记忆事物的时候,首先要根据事情的特征进行分类,并根据类别存贮到同一类的区域,在对事物进行识别时,也不会穷尽每个记忆,而是根据特征的分类,直接该类别的记忆区域,分类越细,得就越快,识别的就越准确。

    人在记忆和识别一个人时,不会把人与狗的记忆混在一起。

    人在记忆文字的时候,会在人的脑域形成一个单独的区域,称作视觉语言中枢,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神经网络,与其他的记忆区域形成繁琐的连接通道,它对文字信息进行加工,并通过这些连接通道在意识中枢形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