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5章 电磁助推试验(第2/3页)  智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置了备件舱,贮存大量的替换元件。

    安全第一,这是朱天赐对随风航天的要求。

    先不考虑成本,等技术成熟之后再说。

    因为大量使用智能机器人,随风航天的效率很高,而且因为规划得非常细致,各种进度几乎一天一个样,随风航天的职工也干劲十足,高额的薪水,优越的后勤保障,几乎是有求必应的研发环境,每个人都不敢懈怠,更何况正在进行的是一个开创历史的工程,就算将来历史的史册上没有他们的名字,至少他们也是参与者。

    丝丝在进行了大量的学习之后,智能也有了长足的进展,能够理解秀秀设计的方案和技术,并根据实际的数据进行相关的改进,使得新建的随风航天顺利地克服一个个的难点。

    电磁助推轨道是一个独立研发的新技术,虽然有一些航空母舰电磁弹射的技术支持,但毕竟不一样,因此,这项技术是朱天赐关注的重点,投入了大量的人才进行攻关,并有足够的智能机器人和机械设备提供后勤保障。

    这一天,地处黄土高原的试验基地进行了一次实际重量的电磁助推试验。

    为了保证安全,采用的是同等重量的坚冰和外层的金属陶瓷热蚀材料,为了安全起见,试验体还安装了大型的降落伞,并向有关部门报备,疏散和警示附近的群众。

    模拟航天器在电磁助推轨道上逐渐加速,缓缓向前,进入一个略微向下的隧道,越来越快,不久从隧道出口冲出,已经进入悬浮状态,沿着环山的轨道,在群山之中急驰,然后斜斜向上,沿着弯曲的弧度直插峰顶,眨眼就飞入空中,越来越小,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同时助推底座弹射而下,落在三十公里外的预定地点。

    在大型监测站的屏幕上,火箭与地面大约以七十度的角度飞出,并在空中逐渐转向,最后形成一个接近九十度的垂直角度向上,被送上一百公里的高空,然后缓缓降落,越来越快,在千米高空降落伞打开,试验体速度骤降,慢慢地降落在无人的荒漠之中。

    试验成功了,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电磁助推的方式是可行的,可以为航天器节约大量的燃料,提供更多的容积。

    但助推的速度没有达到设计的要求,而且差得比较远。

    按最初测试设计,助推力平均三倍重力,助推速度达到每秒七马赫,考虑空气阻力等因素,能将航天器送上二百公里的高空,而实际的助推力平均只达到两倍多重力,助推速度只达到五马赫。

    问题很快查清了,是节段性磁力环加速装置设计不够,储能设备也达不到要求,而且能量释放效率较低。

    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必须进行重大调整。

    另外,因为火箭速度太快,在最后段的反冲力非常大,电磁轨道底座下的岩石出现裂痕。

    梁凌平总经理电话请示老板,朱天赐很快回复,按照实验数据重新设计,重新采购和制造相应设备。

    新电磁助推轨道,可以考虑增加助推的节数,每节的距离进行重新设计,来增加能量释放效率,争取达到平均十倍重力,并且加大助推底座的重量和离体时反射力,使助推速度达到十五马赫,这样可以节约更多的燃料。

    后段的轨道要更换,加大底座的承重面积,还可以考虑在最后段加大磁悬浮的力度,给火箭修正发射角度,使倾角更大。

    这又是一个极大的投入。

    随风航天并没有引起普通百姓的关注,反而一家药企突然上了热搜榜的头条,居高不下。

    盛兴医药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在上次的疫情中,盛兴医药获得了疫苗研制和临床试验的资格,并成功推出一款有效的病毒抗体,这是一种普适性抗体,可以对抗多种病毒,其中包括流感病毒,原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