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一十八章 谈判(第1/2页)  大宋教书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钟粟要对尉迟宫铭说说来惠州之前的事情,尉迟宫铭虽然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但还是准备听听。

    他明白钟粟这种人,既然要说这些,肯定不是随便说说,这里面一定有故事。

    “郡王,其实湿法炼铜法不是我一人发现的,我主要是进行了改进,提高了铜的产量。”

    “原来是这样啊,我也听说张潜是世家子弟,据说他老家那里盛产胆水。”

    “郡王果然博文,不但知道张潜,还知道胆水就是炼铜的材料。”

    尉迟宫铭笑了笑,也不作回答。

    “那郡王也应该听说了我向官家展示湿法炼铜的事情吧?”

    “这可是一件大事,我自然听说过,估计大宋的官员,没几个不知道的。”

    尉迟宫铭不知道钟粟究竟想说什么,但还是尽力配合着。

    “是啊,此事天下皆知,但郡王可能对此后的情况就不一定知道了。

    官家让我来惠州炼铜,但我并非大宋朝廷命官,所以官家便授予我五品采铜使,可算是皇恩浩荡。”

    “是啊,当今官家的确颇有大志,我还听说西夏战事也成效显著,和官家的运筹帷幄密不可分。”

    尉迟宫铭随着他的意思说道。

    “可我钟粟只是一介商贾,最多有一层书院山长的身份,不是真正的朝廷命官,所以来惠州的事情上,我上了一份奏疏,惠州炼

    出的铜,十分抽一由我来支配。

    当然,这一分可不是供我来挥霍,创办罗浮书院可是一个大事情啊,没有钱根本就办不起来。”

    “你说的我自然明白,钟先生胸怀大志,官家看重的就是这一点,划拨出一分的铜,用来支持钟先生创办书院实在是合情合理,

    官家也是远见卓识。”

    话说到这里,尉迟宫铭已然明白,这是要跟自己谈判啊,哪里是讲故事。

    钟粟虽然没有提到一句关于煤场经营的事情,但其实已经向尉迟宫铭表明了态度,那就是既然两家要联合经营,那就得亲兄弟

    明算账。

    如果稀里糊涂,日后谁知道还会发生怎么样的事情。

    尉迟宫铭对钟粟的想法自然完全理解,这其实也时他一贯的做法,收益分成的确是一个好办法。

    都是聪明人,谈起事情来就是方便多了,虽然谈的就是利益,但却用一个故事就已经说清楚了。

    既然达成了共识,接下来就是具体的蛋糕瓜分问题。

    钟粟的态度非常明朗,煤场具体的开采之类,还是又尤大官人负责,销售归他。

    他可以源源不断地打制出火炉,然后和烟煤一起同时销售。

    一开始,销售的对象自然是贵族阶层。

    比较按照初期的成本来看,烟煤的开采成本很低,但火炉却很贵。

    再怎么省料,也得几十斤生铁,而且打制的速度无法立刻加快。

    按照钟粟的图纸,铁娃是唯一掌握了火炉打制技术的人,要能够做到量产,还需要逐步将这项技术给几个徒弟教会。

    不过满打满算,几个人就算分工合作,实现了模块化的组装,那也不会太快。

    钟粟已经做过估计,今后再增加一些人手,每天火炉的打制数量也没法突破两位数。

    这样一来,火炉的价格自然也会高居不下,平民阶层显然没有这个能力消费。

    不过从长远来看,取暖烧火炉还是比较合算的。

    之前取暖用火盆,厨房烹饪还另有一套炉灶,现在情况就变了,火炉将取暖和烹饪功能合为一体,这就节省了一笔开支。

    此外原来火盆烧的是木炭,木炭的原材料本身是树木,价格也不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