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一十章 农学家陈旉(第1/3页)  大宋教书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王元道下了不少功夫,陈旉还是被他找到了。</p>

    这时候的陈旉,最多也就算是一个农学爱好者,距离写出《农书》还有五十年。</p>

    但农学爱好者也不错,钟粟需要一批老人支持他,同样需要有发展潜力的少壮派。</p>

    老人终归会离去,大宋的改变,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p>

    相对来说,有一部分老顽固的思想已经没有办法转变,但年轻人还是容易受到影响。</p>

    钟粟看着眼前这个跟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身材有些瘦削,青色的长衫已经有些破旧。</p>

    怎么看怎么像一个读书人,一点儿也看不出那种整天研究农作物的样子。</p>

    “陈兄弟,我诚心聘请你来帮我一把,怎么样?</p>

    汴京大学学田几百亩,但只种植了麦、粟,我想种植更多的农作物。”</p>

    钟粟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说。</p>

    “陈兄弟,老夫虽然不懂什么种植之道,但却可以保证,在钟兄弟这里,你一定会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p>

    王元道也紧跟着说道,钟粟心中暗笑,你就这么对我有信心吗?</p>

    “小子本来准备去江南的,王司业盛情邀请,钟山长又对小子信任有加,再不留下来也不合适。</p>

    农学一道,小子其实只是涉猎《氾胜之书》、《四民月令》和《齐民要术》这些前人著作,另外也亲手种植了不少作物。</p>

    两位既然信任,小子必当竭尽全力。”</p>

    钟粟也没想到,陈旉虽然表现的很是自信,还也算好说话,估计也是王元道的面子足够大的缘故。</p>

    陈旉倒是没有什么隐瞒的,原来他在北方一带也混迹了许久,但始终英雄无用武之地。</p>

    当然,这也跟他暂时还没有什么突出的成就有关系。</p>

    钟粟其实正需要这样的人,这才是真正的潜力股。</p>

    知识分子心气高一点完全可以理解,没有一点脾气和性格的人,钟粟反而觉得没啥意思。</p>

    他要干的事情太大,虽说看起来就是办书院,其实可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种行业的人才,而且这些人还得有统一的思想。</p>

    等到这些人逐渐主导了大宋社会的话语权,就会对大宋的走向产生影响。</p>

    现在一枚农学人才已经入账,接下来农学院已经可以考虑提前成立了。</p>

    他也有一些初步的计划,从第二年开始,汴京大学学田主要还是要培育几种高产作物,其次集中种植经济作物。</p>

    至于麦、粟这些,只要能够满足自身需要即可。</p>

    陈旉也算是痛快人,钟粟也有稍稍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