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宋生产建设兵团(第1/2页)  大宋教书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玉米一旦到了能煮着吃的时候,接下来的成熟就会进入加速度状态。

    不知道是因为汴京的气候还是土地的缘故,马铃薯最先到了可以开挖的程度,随后就是甘薯。

    至于玉米,钟粟也不着急,多长几天种子只会更加饱满。

    九月过半,钟粟自己都有些等不及了。

    汴京大学学田正式进入了收获的季节,几千亩的大地之上人来人往。

    好在小麦之类的几样作物已经收拾完毕,不然就这些人,同时面对这么多的作物,还是很吃力的。

    收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了月底,天气不但已经开始转凉,甚至带出来了一丝寒意。

    当山岳一般堆积的粮食出现在了赵佶的眼前时,他有些凌乱了。

    大宋的粮库他当然见过,可里面无非就是小麦、大米和高粱老三样。

    赵佶到底还是不明白,其他作物也就罢了,比这更多的他都不会在意。

    可这些都是所谓的新品种啊,看来自己真的小看了钟粟。

    宋朝的度量衡当然和后世的有很大的区别,但钟粟大概计算了一番。

    玉米的产量,绝对超过了大宋小麦产量的三倍以上。

    至于马铃薯和甘薯的产量,如果用来和小麦比,那就真没什么意思了。

    当钟粟简略地情况告诉赵佶的时候,赵佶显然有些心不在焉。

    他突然感觉,从这一刻起,自己的世界观要部分崩塌一番了。

    动不动就是大宋作物的几倍,这还是人能做到的事情吗?

    可钟粟居然做到了,而且按照大宋礼部的计算方法,钟粟甚至自觉地贬低了一些。

    第一次,大宋朝廷的狗斗居然因为钟粟高产作物的高产出而暂时停止了。

    在此之前,大概除了少数几名官员外,其余人都对他没有多少信心。

    粮食计划,大宋可是想了无数的办法。

    后来他们发现,想要有太大的提高,真的是难上加难。

    这件事情其实难坏了赵佶,钟粟这功劳,实在是有点大了。

    如果要继续封赏下去的,赵佶真的不知道,应该赏些是什么东西。

    都已经是侯爵了,还能怎么样?

    至于钱,钟粟缺钱吗?想都不用想。

    书院想建就建,就算是朝廷,花钱也没花到那随心所欲的地步。

    不管怎么样,那是钟粟的合法收入,而且收入的投入几乎是代替大宋做事情。

    大宋朝廷除了感谢之外,真不知道能说些什么,又能够做些什么。

    第二天的朝议之上,钟粟已经成为了大宋高级官吏关注的焦点。

    “恭喜官家,我大宋有此几样农作物,从此便没了饥馑。

    真是官家之幸、大宋之幸、天下之幸。”

    蔡卞的话说得冠冕堂皇,没有任何毛病,但也没有任何新意。

    钟粟心中暗笑,明明这都是自己的功劳,现在就连提一嘴都没有了兴趣吗?

    蔡卞这家伙明明记得比他那个哥哥蔡京要好一些,怎么说起话来照样不靠谱?

    到底是自己记错了,还是蔡卞本来就是这样?

    “钟侯天纵奇才,能够在万物中找到此充饥之物,下臣恳请官家重重封赏。”

    钟粟一家开启了腹诽模式,可没想到蔡卞顿了顿,居然又补充了一句。

    总算提到自己的了,还说得非常明确。

    “臣也举得,钟侯不辜负官家所托,试种出了这几种神奇之物。

    此物若易于保存,还可以借机充实各地的府库。”

    章惇小心地说道。

    这句话的意思,所有人都明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