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六十九章 国子监回书(第1/3页)  大宋教书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万贯对于钟粟来说,不是多大的数字,但对于赵佶来说,还是下了决心才让户部拨付的。</p>

    没到冬季来临,往往也是朝廷支出较大的时候。</p>

    这时候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各地的灾情也在陆续地报上来,这差不多就是常态。</p>

    大宋每年的收入算下来真不少,但每年向辽国的进贡完全就是拿真金白银打水漂。</p>

    好在钟粟努力了一把,好歹稍稍减少了一部分,负担有所减轻。</p>

    钟粟已经在默默琢磨,这次必须是最后一次币银,下一年不许断供。</p>

    不管契丹怎么想,反正就要断供,爱怎么样便怎么样。</p>

    而且现在女真已经形成了气候,辽国和契丹的边境极为混乱,契丹肯抽不出精力来对付大宋。</p>

    就算想动手,那也得准备一番,钟粟倒是想趁机练练兵。</p>

    大宋战斗力最强的西军,本来在完成了历史使命后,便被赵佶给搞了个四分五裂,种师道这些悍将也是一度处于闲居状态。</p>

    现在青唐西夏的战局已经基本稳定,短时间之后不可能会有什么大的状况。</p>

    如果契丹有两线作战的胆量,就让他们尽管来试试。</p>

    赵佶到底是怎么想的,钟粟无法完全猜透,但起码比历史上的赵跑跑已经好了很多。</p>

    虽然现在仍然隔三差五地蹴鞠,但在国事上面,显然没有了那么糊涂。</p>

    仅从能够调拨三万贯大钱用于支持钟粟,已经可以看出他对钟粟的信心。</p>

    钟粟到底想干什么,赵佶也不知道,但他却能够确定一定,那就是钟粟一定是在位大宋朝廷考虑,他的书院办得越好,对大宋只会越为有利。</p>

    钟粟提出每个书院来三名先生的事情,赵佶一看就大笑不止。</p>

    “周祭酒,钟侯此人甚是有趣,朕玩玩想不到,他居然会提出如此要求。”</p>

    赵佶对钟粟趁机讹人的办法很是称赞。</p>

    这是真正的讹人,讹先生。</p>

    如果是别的,几大书院或许可以找到拒绝的理由,可这个要求,实在难以拒绝。</p>

    很简单,既然你的学生想来,我们先生数量不够啊,火力支援一下吧。</p>

    “官家,钟侯此举甚为合理,几家书院恐怕不答应也得答应。”</p>

    周鼎昌看到赵佶笑得开心,说话也稍稍大胆了一些。</p>

    “也罢,你便以国子监之名回书吧,钟侯这次可是一本万利稳赚不赔啊。”</p>

    赵佶默默感叹,自己自诩艺术天才,可艺术天才对治国没有太大的帮助。</p>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