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一十四章 老种经略相公(第1/3页)  大宋教书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就在钟粟积极扩建汴京大学的时候,朝廷倒是接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成都生产建设兵团的高产作物已经全部种植完毕。</p>

    军人以服从为天职,大宋的军队效率还是非常之高的。</p>

    正如之前钟粟想的一样,哪怕是让他们种石头,只要有枢密院的命令,成都生产建设兵团也不会含糊。</p>

    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赵佶算是松了口气。</p>

    对于他来说,成都生产建设兵团本来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改组而成,至于效果怎么样,能不能达到钟粟想的那样,对于他这么一个书画家而言,心里一点儿底气都没有。</p>

    现在不但能够成功改组,还能在完成的第二年就开始推广高产作物,赵佶还是很高兴的。</p>

    接下来的垂拱殿朝议,自然而然地说到了当时的计划。</p>

    钟粟当时提出,要在大宋全境建起四处生产建设兵团。</p>

    现在,第一个生产建设兵团成都生产建设兵团已经初步建立。</p>

    接下来还有三个,兰西生产建设兵团,只要负责西宁和兰州一代的防务,其实就是针对吐蕃和西夏这两个不稳定因素。</p>

    太原生产建设兵团,这是钟粟计划中最大的生产建设兵团。</p>

    原因其实很简单,不管是契丹还是女真,从此处进入大宋是一条重要通道,不管今后是否要攻取幽云十六州,这一处地方必须牢牢控制起来。</p>

    有些话在朝堂上虽然没有明说,但大家都心里有数。</p>

    虽然还是有不少的反对者,但目前还是保持缄默。</p>

    燕云生产建设兵团,这一路和太原生产建设兵团有些重复,针对性大家同样心知肚明。</p>

    至于为什么还要设置,自然是为了形成呼应,鸡蛋也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p>

    曾布和张商英都没说话,倒是章惇先开口了。</p>

    “官家,还有三处生产建设兵团,如果逐一建设,似乎慢了一些。</p>

    如若同时开建,张枢密使分身乏术。”</p>

    这个问题其实不少人都想到了,章惇倒不是想去玩玩生产建设兵团,而是他性子还是急了些。</p>

    “章卿说得有理,此事众卿怎么想的,都来说说。”</p>

    赵佶到现在还没完全搞清楚怎么才能当一个好皇帝,对这种兵制建设的事情,他更没有什么想法,只能先听听大家的意见。</p>

    钟粟倒是没有急着说话,他其实更想听听,大宋这些高级官吏,脑力到底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p>

    果然,在一阵沉默之后,不少人便开始发表意见。</p>

    最后,钟粟将意见归纳为三种。</p>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