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三十三章 利害之辩(第1/3页)  大宋教书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钟粟在延福宫一直待到了傍晚才回去,赵佶这次心情大好,钟粟只好陪着他乐呵。</p>

    第二日就是垂拱殿超会,赵佶又是将高产作物之事高谈阔论一番。</p>

    等到超会即将结束的时候,御史台突然站出一人,御史高澄。</p>

    “高卿家有何要事?”</p>

    赵佶心情正好,几乎忽略了一点,御史说话,未必会有什么好事情。</p>

    “臣和御史台四位御史,还有各地官员共二十五人,联名参奏钟侯两大罪状。”</p>

    高澄一出口,满朝大臣几乎惊掉了下巴。</p>

    这高澄脑子坏掉了吧,老大正高兴着呢,偏偏在此时要参奏钟侯,还是联名的那种,这到底是要玩什么?</p>

    满朝大臣别说各部要员了,哪怕是曾布章惇,早就认可了钟粟的做法。</p>

    但御史行事,一向独立于这些大臣之外,就算有失偏颇,作为皇帝也得考虑。</p>

    何况,这高澄不知道用来什么办法,居然一次性纠集了二十五人。</p>

    如果说高澄的脑子电压不稳了,难道那二十多名官员也脑子进水了?</p>

    果然,赵佶听到高澄的话,脸色变了变。</p>

    可就算他有一万个不情愿,言官的话不得不听,这是原则。</p>

    “高卿家为何参奏钟卿?”</p>

    赵佶的话听不出来感情色彩,显然在极力克制自己的情绪。</p>

    登基以来,言官也发表了好多意见,但不管是哪一次,都没有今天这样突然。</p>

    钟粟明明是他心目中的柱国之臣,可御史高澄居然联名参奏,这显然有些不可思议。</p>

    “钟粟开办书院,有违我儒家正统之学,长此以往,必定动摇我大宋士子向学之心。</p>

    臣以为,应当立刻关停书院,悬崖勒马为时未晚。”</p>

    高澄的话极其尖锐,几乎将钟粟推到了万劫不复的深渊。</p>

    如果这样的罪名成立,那可不是削爵夺职的问题了,弄不好还要吃牢饭。</p>

    高澄说完,朝堂继续开启静默模式。</p>

    敌我形势不明,高澄的说法又极其危言耸听,没有人在此时干乱说话。</p>

    当然,不少人其实很好奇,他们并不明白,高澄到底参奏的什么。</p>

    “高御史,此时事关重大,如果没有确切证据,不可妄言。”</p>

    章惇没有多少花花肠子,倒是最先打破了大殿死一般的寂静。</p>

    “就连几位大学士都被钟粟迷糊了双眼,看了今不可了。”</p&a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