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大宋的最高机密(第1/3页)  大宋教书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官家,想不想收回幽云十六州?不管是任何办法,包括武力收回,我想再听你说一遍。”</p>

    钟粟问得很坚决,赵佶知道,大宋历代帝王都有这个梦想,但有些真是只是说说而已。</p>

    事实上,大宋也做过三次努力,只是最后的结果都是以失败而告终。</p>

    五代十国之后,幽云十六州便掌握在契丹人手里,大宋政权建立之后,便一直对幽云十六州耿耿于怀。</p>

    公元979年,也就是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大宋朝廷发起了第一次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争,此时大宋王朝在位的皇帝正是宋太宗赵光义。</p>

    赵光义在收复北汉以后,气势高涨,当即决定挥师东进,准备一举攻下燕云十六州。</p>

    只是大宋军队已经经过数月战争,将士疲乏,人心涣散,回乡心切,士气逐渐低迷。</p>

    还有一个实际情况就是,大宋军队深入辽境,战线太长,消耗过大,客场作战中顾此失彼,并未占到什么好处。</p>

    相反的,辽军却是兵强马壮,以逸待劳,所以作战勇敢,主场作战的优势非常明显。</p>

    如此以来,面对宋军的进攻,南京析津府留守韩德让顽强抵抗住了猛攻的宋军。</p>

    辽景宗耶律贤得知南京被困,急令精骑增援,源源不断的援军让契丹军士气高涨。</p>

    最终,双方在南京郊外高粱河发生激战,宋军三面受敌,顿时大乱,全线溃退,死者万余人,宋太宗赵光义身中两箭,因中箭部位特殊,已经无法骑马,只好乘驴车逃走,从此得了个驴车皇帝的外号。</p>

    第一次收复燕云十六州宣布失败。</p>

    钟粟觉得,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这场战争毫无准备,最初出兵的目的是消灭北汉,但既然小目标已经完成,就算不班师回朝,至少也得考虑修整一番。</p>

    但赵光义大概率膨胀了,头脑一发热便直接顺道伐辽终致失败。</p>

    公元982年,辽景宗耶律贤挂了,十二岁幼子耶律隆绪纪委,就是辽圣宗,因为年龄小,便由其母萧太后摄政掌权。</p>

    北宋朝廷认为此时的辽朝大局未稳,而萧太后一介女流而已,能有什么才能,正是一举收复燕云之地的大好时机,可大宋恰恰错误估计了这个女人。</p>

    公元986年,即宋雍熙三年,北宋大军兵分三路进攻。东路由曹彬、米信率领,从雄州挺进,中路由田重进统率出飞狐口,西路以潘美为主将,杨业为副将带领宋军出雁门关,攻打云州、朔州,</p>

    除此之外,赵光义还命宋军沿海道北上趋平州、营州,截断辽军水路,最后三路大军合兵于南京城下。</p>

    宋军这一次进攻,可谓气势凶猛,势必要收复燕云之地,然而大宋朝,终归是低估了萧太后的才能。</p>

    萧太后携辽圣宗,亲自挥师南下,鼓舞士气,并亲自部署应战。</p&a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