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7章 平乱(四)(第1/2页)  南明北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徐枫双手接过顾炎武写的信,越看越觉惊喜。顾炎武的文采虽难说出众,但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王霸之气完全符合徐枫所谓“恩威并施”的主要思想。

    他写道:

    “夫秦王出川南下,平叛兵于滇前,解万民于倒悬。秦王之功,可昭日月。然今小人唆摆,秦王欲行不轨之事,此过亦不可姑。秦王当知,周公辅政之初,三叔犯上,作茧自灭;文景开创之时,七国作乱,倏忽瓦解。周公、文景开创不世之功,留名青史。而三叔、七国而今安在哉?

    秦王有萧何、孔明之才,怎行曹操、黄巢之事?今天下丧乱,社稷倾颓。豪杰有志,自古如是。然本朝有齐王辅政,恰似昔日周公。齐王修明政治、与民为善。秦王凭一人之私,行谋逆之事,天下万民必声讨之,晋王、蜀王必兵戮之。

    古语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望秦王以天下万民计,以抗清大局计,解兵回滇,为国运筹。若如此,朝廷不夺秦王爵禄,不侵秦王统兵治滇之权便。旧制不改,一切如故。望秦王三思而行。”

    徐枫一边默读一边点头叫好,赞许连连。

    “齐王以为如何?”顾炎武有些不好意思地问。

    “好!写得太好了!”徐枫站住脚步,笑着说:“顾先生的文章不卑不亢,条理分明。就算孙可望不能收手,只怕也能说动他手下的大将?”

    顾炎武也站起身来,向徐枫作了一揖,说:“齐王过奖了。但愿如齐王所讲,这篇劝降书能令秦王悬崖勒马。”

    于是,这天晚上,徐枫便派人将这封劝降信送去了印书馆去刻印。

    按理说,朝廷的公文都是在司礼监的刻书处刻印的。但如今的朝廷已偏安一隅,别说刻书处了,就连司礼监也没了。

    不过好在,明末时出版印刷业渐兴,在桂林城中找一二印书馆并不难。

    于是这天晚上,桂林的各大印书馆彻夜工作。工人们对徐枫这个齐王颇有好感,而且他给的加班工资也比平时高许多。所以工人们也没多少怨言,甚至还有人希望这样的活计明天都能有。

    天明时分,已印制了数千封的劝降书被官府统一收缴,以快马急递,送去了前线。

    此时的平乐前线已成对峙僵局。孙可望的大军虽然人多,但对方毕竟是自己的义弟李定国和旧部白文选,因此迟迟不肯发起总攻。

    倒不是他顾念旧情,而是敌我双方原本是一家。现在因他自己的原因而兵戈相向将士们早有怨言。他怕万一打起来,自己的兵将忽然反水,或者临阵退缩,那可大事不妙了。

    但他这样一拖延,恰好给了徐枫可乘之机。他不仅给李定国送来了可在雨天使用的燧发枪和热气球,还有这数千封劝降书。

    随之送来的还有徐枫写给李定国的信。当然,也是假手柳如是的。

    这封信很简单,主要是介绍了热气球的使用方法,然后鼓励了李定国一番,并传达了自己“剿抚并用、恩威并施”的原则。

    收获了热气球这个新装备,令李定国大喜过望。他试练成功之后,便派士兵驾驭热气球升空。

    于是这一天,数不清地热气球飞上了高空,随风向孙可望的阵营飘来。

    瞭望塔上的兵卒们看得目瞪口呆,久久地回不过神来。不多时,在军营中巡逻的士兵们也都看到了。

    “那是什么东西?”、“会飞的船?”、“定是官军的船!”营中一片混乱。

    火铳手急忙出列,“砰砰”地举枪射击。但距离太远,而且他们的火铳没有准星也没有膛线,子弹射出去就不见了踪影。

    “射!”热气球上的官军们向下射去绑有劝降信的箭。不过,这些箭去掉了铁制箭头,只用浆糊涂抹,确保不会伤人。

    一时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