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五章 假霸王赵广(第2/3页)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种国力和积蓄,也被赵广折腾的差不多了。    司马炎和贾充、荀勖等重臣只要一想到这一点,心情就大为畅快,不用打仗还能看着对手犯一个又一个的错误,这是当年高祖刘邦看霸王项羽时的心情呐。    刘邦和项羽争天下,最后谁赢了?    当然是刘邦,而不是项羽。    按这个思路,现在赵广这个假霸王蹦的再厉害,只要吃上一次败仗,那就前功尽弃,司马炎现在就是在等赵广失败的那一天。    薛莹到达洛阳的时候,司马炎也在看羊祜送来的荆州战报,羊祜的分析和陆抗虽然角度不同,但大方向还是一致的。    对于赵广介入荆州战事,羊祜认为,新汉在南面开辟新战场,其实并不明智。    原因是荆州在南、关中在北,赵广除非有分身之术,否则的话,以他一个人是不可能应对两线作战的困局,当然,现在赵广还有姜维可以依靠,但姜维已老,他又还能支撑几年?    对于晋国来说,汉军在荆州西陵出现,也有助于缓解弘农、河东方向的压力,起码就现在来说,赵广人在西陵,他就不可能在潼关、在蒲阪发动对晋国的战事。    司马炎在接见薛莹的时候,神情颇有些自得,没有了战事的纷扰,晋国在这一年里,经济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    在赵广穿越前的历史上,西晋短暂繁荣的时间还要晚一点,要到司马炎太康年间,这一次不知道是不是被赵广压制的原因,晋国君臣改革的一系列措施提前实施了。    其中:朝廷颁布的《占田令》,让失地的流民得到招抚,依法占有无主土地,民众辟田开荒、从事农作的热情高涨。水利灌溉渠道也在属地官衙的治理下,得到兴修和疏通,太平盛世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同年,司马炎正式颁布《泰始律》,这一律法由张斐、贾充、羊祜、杜预等重臣共同编写,诏颁天下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一时间,洛阳文人士子以研究泰始律为荣,导致洛阳地面上,纸张的价格居高不下。    这也是“洛阳纸贵”这个成语的由来。    在晋国博闻司的宣传中,泰始二年已经成为了天下大治的标签:泰始之治。    对孙皓提议的联合抗汉的建议,司马炎连续召集荀勖、裴秀、张华、贾充等近臣密议了多次,又来回去信给羊祜、司马骏、石苞等在外领军将领,听取他们的想法。    在综合各方意见后,司马炎最后作出决定:明拒暗合。    也就是说明面上,不和吴国联合抗汉,毕竟晋、汉之间签订的河东协议才刚刚生效一年不到,眼下靠着解池的盐场,司马炎正从诸胡那里赚取大把的财物。    同时,随着关东和关中局势的缓合,来往洛阳和长安之间的商贾也多了起来,其中不乏从西域而来的胡商,这些胡商带来的东西新奇又别致,甚得晋国上层权贵和官员的喜欢,就连司马炎的宫中,也购置了不少的胡货。    要是晋、汉两国再交兵,那商路一断,胡货也运不进来,面对后宫皇后杨艳、贵嫔胡芳,还有王缓姬等美人嫔妃的哭诉,司马炎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女人,是司马炎的心爱。    但女人多了,也真是很烦,一碗水要端平,这本事不是谁都能具备的,起码司马炎现在还没有这等好本事。    所以,一旦晋、汉协议被撕毁,两国烽烟再起,司马炎好不容易拥有的“泰始之治”大好局面都将不复存在。    暗底下,晋、吴之间倒是可以达成口头密约,毕竟,赵广给予晋国的压力太大,要是不加以扼制,司马炎担心,赵广这莽夫会有一天,挥兵东进,把他的洛阳给打下来。    吴国虽然势弱,但在对付新汉方面,也有陆抗这样的名将,按羊祜所说,陆抗在与赵广的交锋中,也取得了一场胜利,汉军被烧毁的战船足有百余条,这是之前从来没有过的。    或许,羊祜、陆抗、杜预等晋、吴两国的将领联合起来,就能将赵广这头猛虎给彻底的困死在西陵。    要是真有那么一天,司马炎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