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即便是老太太陶氏仙逝数年,但她的院子里依旧灯火通明。</p>
老太太虽不在了,但服侍过她的婆子、老仆却留在了那里,住在那处院子的是陶氏陪嫁婆子夫妇俩。老夫妻的儿女们大了,有的在冯家大房的店铺上做管事,还有的在田庄上当庄头,陪着老夫妻的是两个外孙女与一个稚子孙儿。</p>
每至暮食时分,这三个半大的孩子会回到怡然堂陪两个老人一道用饭。</p>
主子少的冯府,是无数人的家,是下人们的家,是余氏母女三人的家,更是那些几代效力于冯家老仆的家。</p>
冯府是几十户家、或者是近百户家组成,他们的生存、荣辱、兴亡与冯家大房紧密相连。</p>
黄昏的时候,城南冯府的冯崇文来了。</p>
孟氏叮嘱丈夫道:“什么都别说,大嫂家里正忙着,有什么话我们回家细谈。”</p>
有了妻子的话,冯崇文尽量少言多看。</p>
行罢了礼,余氏令侍女奉茶,分宾主入座。</p>
冯昭不愿累及族人,弱弱地道:“大叔父,我暂住几日再迁往庄子……”</p>
有些事,不需要别人先提,得有自知之明。</p>
冯崇文道:“大房原就人丁单薄,你在家住着,我们冯家与别人是不同的,自来真心疼爱女儿,那事不是你的错,便不必往心里去。”</p>
明知错的是汪家,他们冯家连自家姑娘都容不下,岂不惹人笑话,枉读圣贤书。</p>
冯昭道:“可是……我到底是下堂女,只怕会累及族中妹妹……”</p>
冯崇文笑道:“若说亲的人家,因你之故嫌弃她们,这样的人家不结亲更好,只能证明他们家风、品行不佳。”</p>
冯昭心下感动。</p>
三房夫妇在大房用罢了午膳,这才告辞而去。</p>
母女三人将他们送出大门外,看他们乘是马车。</p>
冯崇文能成为冯家宗子,是因在崇字辈里,他的年纪最长。二房的老太爷先育两个嫡女,第三个才是儿子。而长房的冯然便是冯昭的亲祖父,十五岁入军随太祖皇帝征战天下,成为一代将领时已是古代的大龄青年足有二十六岁,待她荣归故里,他二弟、三弟的儿女都有好几个。</p>
崇字辈里,冯崇文最长,得忠义候冯品儒亲自启蒙,宗子之位也是冯品儒在世就定下的。</p>
余氏虽是大房妇,可她的年纪却是崇字辈差不多最年轻的,祖父冯然晚婚晚育,父亲冯崇德走了冯然的从军路,十三岁背着陶氏去找镇国公,说要继承父亲遗愿征讨北疆,这一去便是十一载,待他成为游骑将军归家。陶氏方才张罗他的婚事,当时二房、三房的夫人、太太们没少搭手,偏冯崇德忆起二房的大太太大余氏娘家有一个妹子,生得好,主要是活泼可爱很有灵气,就问了句“余家妹妹可嫁人了?”</p>
这一问,余家就将余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