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7章 再增三局(第1/2页)  回到明朝当朱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朱标扶老朱坐起来,一本正经的看着他:“把戴思宗从太医院调任到国士院吧。”    “这都一样,难道御医去了国士院,还能从扎针变成炒菜,你费那些工夫,还不如回去陪陪咱的小皇孙。”    “咳咳,老朱,咱两说正事。”    “啥?你叫咱老朱?”    自己一时顺口,直接把老朱两字给秃噜出嘴了,忙说:“父皇,儿臣叫错了,我是小朱。”    看老朱并没有生气,朱标把自己的规划说了出来。    “商税和商法虽然定了,但总交给户部不是法子,儿臣想请父皇增设三局。”    “哪三局?”    “明商局,海务局,路政局。”    老朱转过身子,示意他讲个清清楚楚。    “设立明商局,当初户部收的商税和农林渔牧税,大明的盐铁矿茶专营收入都由明商局管理,朝廷规定收税标准。这些钱物都有明商局的内库直接掌管,存放。    父皇,内库是单独设立在明商局,明商局收的钱税都由内库人员统一登记,核实,查账,收存,但明商局和内库都不能调用钱税,必须经过朝廷审批。    对盐,粮,茶,丝绸等,由朝廷合理定价。    对于粮食,儿臣认为商法虽然规定不许囤粮,但那些人肯定会偷偷摸摸进行。    今年各地已经开始兴建朝廷直管的皇明卫馆,他们与百姓和当地的村,县直接接触,由锦衣卫传送消息回京。水陆两校和退下来的将士,可以安排职务。    皇明卫馆出惠民价,在乡村收购多余粮食,将粮食放在各府的粮库,根据各地情况,制定收粮价。    需要买粮的百姓可以去各地官府合理买粮,不再任由粮商自己囤积抬高价钱。    剩余的粮食可以作为灾荒时的储备,各地的抗灾储备仓库都可以存放余粮。    余粮太多也可以酿酒,这个酒自然也是由朝廷把握,酿造五粮雪曲的大明酒坊可以作为试点。    如此一来,百姓不用被粮商盘剥,粮食卖买都很划算,中间的差价也可以由朝廷拿走。    为了防止官府贪污粮食,从中得损耗,统一量具,由皇明卫馆每年亲自收粮,发等价粮卡给卖粮的百姓。    官制防伪粮卡两份,一份皇明卫馆留着做为查账凭证。    另一份粮票给百姓,他们拿着粮卡去官府领取银钱,这张粮卡由官府收上核对,进行记录,保存。    这些省下来的利润也可以收入明商局。”    朱标一口气说了大半,随后老朱又问:“路政局是啥?”    “儿臣以为,今年开始便要修直道,路政局便是单独管理直道的车马问题,直道的清洁养护,以及对大型马车,运货的重车,收取一定的过路费。这个费用可以用来作为俸禄,发给清洁路面,养护路面的人员。往后直道需要清洁维护,都需要单独设立路政局。”    不等老朱询问,朱标把关于海务局的事情都和老朱说了。    “如今海运,漕运皆有,另外那些船舶制造,以及外洋各国来大明朝贡和贸易,都由海务局处理。沿海各地的渔业发展政事,由海务局单独处理,并制定推动渔业,海洋业的发展。    海务局可以和水军合作,探索海洋,并且整理出相关的海洋基础知识,普及给百姓,给渔民一些自救的法子。    等平定倭人,收复东北各地之后,国富民安,儿臣便想挑选合适的水手,驭船航行,为大明弘扬国力,引进新的农作物和东西。”    原本老朱觉得攻打外洋实在太麻烦,还得花心思治理,时间久了就会有反抗。    但他被朱标说的金山银山,和农作物心动了。    去年秋收,种在后宫菜园子的土豆成倍增长,各地的土豆也都得到了反响。    况且他很欣慰自己的儿子有这些远见。    朱标把每一个局和所有的细节全部都告诉了老朱,并且把利害关系也给他讲了。    老朱高兴的哈哈大笑,手上的奏疏也放下不看了,直接过来听朱标在哪里规划宏图伟业。    “父皇,儿臣说了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