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三章 交朋友这件小事(第1/2页)  带着仓库回古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关于将来必然发生的与本地豪强的冲突,李咎早已做好了准备,也想好了思路。

    倒没想到黄举人已经帮他想到了那么久以后的事情。

    而且黄举人其实也是本地豪强,因为李咎优待佃农长工等事,他也是会受影响的,可是他依然在帮李咎思考未来如何应对。

    “吾不敏也甚于先生乎!吾也知道两个道理:民心可用,其一也;有利可图,必趋之若鹜,其二也。”

    这两件事都很简单,黄举人都能想得到,但是他并不觉得这是解决之道:“民心其非散沙耶?以利诱虎,岂非与虎谋皮,损己以利敌哉!”

    李咎道:“聚沙亦能成塔,我相信民心所在,有一万乃至十万人不从我者,则必有百万至万万从我者。我不为利而驱使,让利于我何减!今日以水泥共举,明日以纺织共举,数十日后,彼茶饭绫罗,皆出于我,从我,同富贵,不从,分食其产,其不为我所用乎?”

    黄举人脸色一白:“汝有反心?”

    李咎笑道:“否,不与此同。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我志不在君君臣臣,而在不论谁为君谁为臣,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大同也。先圣之志,其在于此!”

    黄举人只被那八个字打了个懵,“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道尽古往今来最底层平民的人生。可不就是如此。

    黄举人等书生的心是“达则兼济天下”,是“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是自上而下的悲悯和怜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才去看重“民”的价值。就比如王县令,爱民如子是真,可是这个爱民如子是他实现政治抱负的手段。看到自己治下的子民受苦,王县令也愿意为之奔走化缘,但是归根结底他只是个现实的官员,看得到的,出于不忍而帮一把,看不到的,也就看不到了。

    然而事实上就连这种怜悯、善良,都不多见。愿意从官仓里让一分粮食给贫民的王县令,已经是难得一见的青天大老爷。

    从未有一个上位者如此深刻地理解底层人民,更未有一个富人已经为贫民想到了这般深的未来。

    ……可能还有个人,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

    黄举人想了许多,李咎的马车已经到了。黄举人亲手送李咎上车,看着初三也跳了上去,方松开扶着车辕的手,道:“来日拜访先生,希望先生有更多以教我。”

    李咎掀开马车上的围子,探出脑袋来,回道:“不敢言教,愿与先生探讨!某当扫榻以待!”

    黑马阿宅挽着车,因为缰绳和车辕的牵绊很不高兴地原地踢了几脚,被车夫一敲,甩着漂亮的头发,哒哒地走了。

    李咎回到家里,没有二话,赶紧给课本做注音。再请来书局的掌柜,烦劳他插个队将有拼音的《千字文》和《增广贤文》拿去雕版付印。

    二月将将过完,那黄举人就送了拜帖来,说是想在李园小住几日。

    二月底,李园的荒山已经完成了插秧和移栽工作。外面的济贫处和店铺也已经修葺完毕了。于是满园的长工每日里分成几个班次,给柳记货行倒货、烧制水泥、笔芯等,每人每天上工四个时辰,上工前后的准备时间还有一个时辰,连洗漱吃饭一起带睡觉等休息时间有五个时辰,另有两个时辰被李咎安排到正堂里上课。

    这可真是个稀罕事,等闲谁还给自家长工、帮佣等教书呢!

    但是这是李咎强制的,上课的时间都安排在上午,上完课才能吃第二顿饭,因此就连吴大郎那位已近古稀的老娘都被叫了来认字儿。

    闲暇时有街坊往来,别家老太太摇着扇子拂尘等闲话聊天,只有吴老娘对着斗大的字儿念念有词,又是背“天地玄黄”又是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别家老伙计就好奇,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