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第40节六十三岁的打工老汉(第2/3页)  追赶太阳的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衣服再也穿不住了,工地上,队长把一个月的,工资发给大家,嘱咐说:“别乱花钱,该换衣服的买一件换换季,该邮回家去,买化肥的钱一定要邮回去。”刘成礼六十三岁了,打了一辈子的工,现在,两个儿子也跟着出来干活,其实俩儿子都已经,结婚了成家了。在河北中部有个习惯,儿子一结婚,就分开另过,也就是分家了。

    所以,他们的工资都是自己领,但是绝对不归自己花。因为他爹有个规定,“你们俩的钱,必须全部邮回去,给家里的,”两个儿子皱着眉头,一脸的不高兴,老二说:“爹,那咱俩花什么?”刘老汉抽了一口烟,拍拍自己的腰包,什么也没说。工地上平时开支都是给80%的钱,不算正式开支,用单位怕给了钱人们不给他干活,他没有地方找人去。

    那是真正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其实还有两层意思,一,留下的20%,质量不合格时用它来扣,还有完工后,工程队想要这笔钱,就得给用人单位的头头送礼,送的少了,也别想拿要出来。不管是多是少到年底,给工人们结算清。这次刘老汉父子三个,各自领了一千块钱,刘老汉从自己的腰包里,拿出来全部的钱,从中抽出来200块钱,把余下的800块钱,递给老大儿子,一脸严肃的说:“替我给你娘邮回去,你和老二的一千块钱,如数的邮回去。”显然,刘老汉是想把他,留下的200块钱,爷仨买点廉价的衣服换季。

    衣服有贵有贱,一样的东西,去专卖店,和去夜市上地摊买,它的价钱差的太多了,再者说,反正在工地上干活,什么样的衣服,也穿不出好来。把余下的钱全部邮回去。哥两个抽空,去了邮政储蓄银行,在填单子的时候,哥哥嘀咕,“三个人花200块钱,”老二说:“哥,看来爹的想法,是让咱俩一人花100块钱,他又把自己,列在计划之外了。”“咱爹也真是,都六十好几的人了,花钱还那么仔细,这样吧,咱俩每人往家里,邮900块钱,留出100来,以后琢磨着,给爹买点啥。”老二点点头,“行,爹的烟没有了,这几天茶水也不喝了,看来是真的没钱了。”工地上,经常有停工待料的时候,那时谁愿意上街,不用请假就能去。

    平时不行,来多少人,是按工程量的多少安排的,人多了浪费,少了不能按期交工,那是要被罚款的。父子三个人,趁着这个时间,出去买一点必须品。农民工不舍得花钱,因为农村里太缺钱了,再说这钱挣来的,确实不容易,人们常说,‘一颗汗珠子摔八瓣‘好不容易挣来的血汗钱,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人们都知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整个头上,最低的是眼睛,天热时,汗水顺着前额,往下流,总是流到眼睛里,也不知道,农民工平时,吃的盐多,还是汗流的多了,把盐留下来,专门往眼里去,那汗水不是润滑液,淹得睁不开眼,不得不停下来擦一把汗。

    父子三个人去商场,在服装区,刘老汉看到一个闺女,在试一件似乎是,雪纺面料的黑色风衣,这衣服穿在闺女身上,飘逸得像个仙女。他楞住了,老大问:“爹,怎么了,”刘成礼回过神来,“没什么,刚才试衣服的,那个闺女好像是你妹妹,”“不可能,肯定是你看花了眼。”原来老刘也有个闺女正在,读高中,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正准备考大学呢,她不光是老刘家的骄傲,也是家里花钱最多的。    供个学生,不是说着这玩的。学费、伙食费、是从来都不赊账的。刘老汉还是不放心,往前走了几步,身高、体型、那脸、那眼睛眉毛,世界上还真有,长的一样的人。仔细看看,“不是,不是,”刘老汉一边摇头,一边往后退了几步。虽然觉得有些失落,但是还是感觉亲亲的,他不想马上离开。

    停了一会儿,用一个父亲,看女儿的眼神,轻轻的问:“孩子多大了,”那个试衣服的女孩,看了他一眼,也不知道是同情,还是觉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