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八章:不一样的朝会(第1/2页)  邪将重生:腹黑世孙看上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今年开春起整个大邕都不曾下几场雨,钦天监也预测今年恐有大旱。结果临近夏末,突如而来的几场暴雨涨毁了堤防,直接从干旱转成了洪涝。南方本就多江河湖泊,这雨下个不停,半个月前开始陆续有涝灾折子递上来。

    有灾情就得救,就得治,这个文武百官皆认同,但落实到实处呢?个个推诿!不知所谓!大臣不急皇帝急,所以周成玉决定了,今日定要定下详实的赈灾计划!谁有意见就留下掰扯,光给他喝茶不给吃的,看他如何!

    这种孩子气的小心眼招数周成玉一点都不想用,奈何那些人惯会蹬鼻子上脸。唉,还是老大明智啊。可惜他是个俗人,做不到老大的洒脱。

    “陛下,可以了。”老总管细细整理好衣冠道。

    “嗯。”周成玉抬头挺胸,昂首阔步。今日有场硬仗,他必须气势上就压死那些臭老头!

    大邕近年来确实风调雨顺,边境摩擦也甚少,勉强算得上“太平盛世”。然而民间丰收也好,闹灾也罢,这年年收上来的各项税收基本都差不多,近几年甚至还有越来越少的趋势。

    先皇并没有给攒下丰厚的家底,是以年复一年,基本都是将将收支平衡,国库确实没甚银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不户部的刘老大人又开始哭穷:

    “陛下啊,国库不丰,这要是给吴郡、广陵郡赈灾都用了,那其他地方呢?”

    老刘说的这个问题也是这几日扯皮扯不完的主要原因之一,南边各处都有不同程度的灾情,其中吴郡、广陵郡灾情最严重。虽然已经紧急传诏开仓放粮,但仍需完整细致的赈灾计划,这样钱粮、官员才能按部就班到位,顺利做好灾后重建,保障民生。

    国库钱粮就那么点,全给吴郡、广陵郡,其他地方要是赈灾不及时,到时候肯定民怨四起,小灾变大灾。可要是听老刘的,杯水车薪,有个锤子用!

    “诸君可有主意?”周成玉懒懒道。这话他日日问,他都问烦了,底下这些人倒是车轱辘来回转,自在得很:

    “陛下,臣以为既已开仓放粮,想来各地主官应对及时,如今灾情应该已经得以缓和。陛下勿忧。”这是左相老狐狸,这话说得讨巧,办好了那是陛下英明开仓首功,办砸了那是各地主官应对无方。

    左相可以将江南百姓当博弈砝码,他做不到。现在还不是撕破脸的时候,周成玉只能微垂下眼睑不理他。

    “陛下,南方水系本就发达,暴雨不过一时,等江河汇海,自然无涝。”有自作聪明的出列顺着老狐狸的话故意说安慰人的言语。

    听听!这是人话吗?等?等什么?等人都被水冲走吗!此人成功引起周成玉的注意,不经意地一抬眼,这人穿了个蓝色褂子,瞧着眼生,看站位像是翰林院的。啧,这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周成玉侧头和侍立一旁的老总管打眼神,这么个蠢货留着过年么?自然是小本本记好过两天找由头打发了!

    老总管会意,耷拉的眼眨眨。唉,最近陛下心情不好,这小本本突然多了许多人,看来吏部又要忙喽。

    “启禀陛下,臣以为应先救助吴郡、广陵郡。此二处灾情严重,据说新河、澄港等地已经淹城!之前发大水时已有不少百姓丧命,百姓们灾后自救不暇,河道中尸体恐来不及清理。若再拖延,恐有疫情!还请陛下即刻派人赈灾!”这是侍御史葛大人。他家就在吴郡杨溪城,离新河不远,见赈灾之策迟迟不定,他很是有些焦心,这早一天百姓们就多一分希望啊!

    可惜并不是所有人的家乡都有洪涝,再说这些世家大族,便是水漫过腰又如何?他们有高台阁楼,有粮仓无数。

    “国库不丰,都给吴郡、广陵郡,那其他地方呢?”

    看,这话题又绕回来了!

    又是一番你来我往的瞎吵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