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1章 出路(第2/3页)  昨日之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前也有人这么想过?”

    刘石笑了两声说:“当初那几个韩国人也想过,跟林场谈了谈,没谈成。”

    九十年代初期,整个东北还没有下岗潮,各个国营单位依旧牛气冲天,甭管是不是外商,说不给你面子就不给你面子。不过此一时彼一时,这都封山育林了,林场一年能有三个月开工,上上下下的领导也意识到了再这么下去不是办法,这时候去谈比当初难度降了不少。

    余杉琢磨了下,心里差不多有了谱。休息了一阵,余杉陡然说:“刘老弟,我看你对这片山有很深的认识,有没有兴趣到我的公司来上班?”

    张铭晟察言观色的功夫炉火纯青,适时的说:“刘老弟,这位是我们乐果集团的余总,我们集团打算在北疆建一座天然果汁饮料厂。”

    刘石有些诧异,说:“饮料厂为什么建在北疆?放在兴安不是更好?”

    更接近原材料产地,可以就地加工,省去了不少成本。但这不是余杉想要的,于是他想了想说:“刘老弟,你只考虑了运输成本,有没有考虑人力成本?”

    兴安这地方在齐北北面,一年七个月都是冬天,九月末就开始下雪,当地的主要经济就是林木业,农贸产品全靠外地运输。不说别的,盛夏时节,齐北的茄子最便宜的时候一块钱能买一麻袋,可兴安这地方居然还能卖到八毛钱一斤,生活成本极高。

    花的多,赚的自然也不少。就说伐木工人,一个月能赚一千多块钱。更为要命的是,兴安人口不多,没那么多富余的劳动力。

    如果在这里投资建厂,的确是省了运输成本,可人力成本却贵了不少。

    听了余杉的话,刘石想了想,叹息一声,没再说什么。余杉能看出来,而立之年的刘石还是想为家乡做点儿什么。

    于是他再次邀请,说:“我们乐果的初步规划是,在齐北投资建厂,在兴安当地建一个初加工中心。刘老弟,如果你有兴趣的话,我希望你能把这个粗加工中心负责起来。”

    凭着余杉的感官,现在的刘石还青涩、稚嫩的很,跟后来呼风唤雨的刘石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差了十七年的经历与见识,眼前的刘石就是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余杉改变了想法,他不可能把这样的刘石推到总经理的位置上,那是对公司的不负责,恐怕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也没几个能服刘石的。

    “我?”刘石惊讶了下,随即兴奋起来:“我能行么?”

    “你要对自己有信心,也要对我的眼光有信心。”余杉看了看天色:“肚子也饿了,咱们边下山边说。”

    下山的路上,刘石对余杉的态度愈发恭谦,说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依着刘石的意思,粗加工要做的不多,与其重新择址建设,莫不如把兴安饮品厂给收购了。既然饮料厂最快投产要在明年六月,那现在不如未雨绸缪,提前存储野生果汁。

    收购了饮品厂,完全可以在厂区内扩建冷库。现在是九月末,如果操作得当,今年还能收购、存储一部分野生果汁。余杉觉得刘石说的有道理,下了山,众人在镇子里找了家饭店用了餐。

    刘石详细介绍了饮料厂的情况,兴安饮品厂,总计有工人五十八人,历年经营下来,不但没有盈余,反倒欠了银行七十多万,开不出工资,也没钱生产,妥妥的成了政府包袱。上头有两个意见,一个是承包给个人,另一个是干脆打包发卖。

    吃过午饭,余杉觉着时间紧迫,干脆让张铭晟跟着刘石去饮品厂谈了谈。两个人去的快,回来的更快。张铭晟脸上倒是没什么,刘石的脸上则写满了愤怒。

    余杉看了一眼,就大概能猜出来大概的结果了。这年头倒闭的国营厂家,一部分是经济转型让厂家无所适从,而另一部分则是妥妥的人祸。

    厂里的头头以厂为家,赚的钱倒倒手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