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3章 佛塔(第1/2页)  都市捡宝小能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早上起来,练完功,沈十一煮了一碗粥喝,昨天吃的太荤,得用清淡的去去味儿。

    看时间差不多,古玩街应该都出摊儿了,沈十一这才出门。

    路上接到了昨日留了联系方式那位摊主的电话,大致是问沈十一今天会不会去逛逛,他今天带了个好东西。

    沈十一告诉对方肯定去,并表示自己马上就到,好东西给自己留着。没想到,这么快就有好东西上门,真是巧了。

    等赶到古玩一条街时,人已经逐渐多起来了。

    沈十一对此一点不意外,因为大家都不想挑些别人剩下的东西,甭管懂不懂行,都想先过来瞧瞧。

    走到昨天那个摊位前,摊主正和两个人砍价呢,东西是一件康熙釉里红龙纹观音瓶。

    瓶身以白釉为地,釉下绘两条鲜红五爪龙纹为主题,图案青花双点龙睛,龙身腾跃,火云高飞。

    不过该瓶釉色过深,画工稍差,应该是一件民窑普品,最后以三万块的价钱成交了。

    等转账完,两个人走了,摊主才笑着和沈十一说道:“今天不错,刚来没几分钟,就来了开门红。”接着身子一让,用手示意沈十一看他身后,说道:

    “过来这边看看,好东西在这呢!是一件藏地铜制噶当佛塔,时间大约为元代。”

    沈十一刚才只顾看着摊子,没注意到后边的东西。

    摊主身后这件佛塔,看着不小,估摸有一米五左右。自下而上分别为塔座、十三级阶梯、塔瓶、塔头、宝盖、剎顶。

    佛塔剎顶代表苍穹。用日月形装饰,显示佛光普照。

    十三级阶梯代表十三地,塔瓶是藏佛陀、高僧大德的灵骨或不朽肉身、遗物、舍利等东西的。

    佛塔的底座莲瓣为明显的噶当风格,短小、凸起、错落,与后期莲座并排的造型有较大的区别。

    佛塔一是保存舍利,供人礼拜;二是表佛之色身与大悲意;三是表三界,塔瓶表欲界,塔头表色界,其上表无色界及空大;四表三十七道品等。

    在公元一世纪佛教传入我国以前,我国没有“塔”这种建筑,也没有“塔”字。当梵文与巴利文传入我国时,曾被音译为“塔婆”、“佛图”、“浮图”、“浮屠”等,

    由于是用于珍藏佛家的舍利子和供奉佛像、佛经之用的,也被意译为“方坟”、“圆冢”,直到隋唐时,翻译经文的人才创造出了‘‘塔’’字,作为统一的译名,沿用至今。

    佛塔按层级、形状、所纳藏之物、样式等不同来分,种类繁多。这件按分类来说是十三重舍利圆形孤立铜塔。

    这类佛教用品,清代较多,而且皇家精品不少。这件佛塔应该是宋元时期,相对来说虽比较少见,但价格上不会太高。

    看了一圈,敲了敲,听了听声,沈十一开口问道:“东西不错,哪来的?”

    摊主笑着回道:“东西不是我的,朋友托我代卖,至于来历,他说是海外回流,在国外拍卖会上买的。”

    沈十一点点头,接着问道:“什么价儿啊?”

    摊主回道:

    “这件佛塔,造型精美,工艺上乘,历史悠久,是不可多得的嘎当佛塔精品。所以,价钱嘛,不会低了,我也是代卖,朋友说没有200万不卖。”

    沈十一听到这价儿,忍不住笑出声来,说道:

    “你这哥们挺有意思啊,铜佛塔不是什么难得一见的东西,清代比这精美的东西多了去了。200万?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接着话锋一转,开着玩笑说道:

    “不过,要是这塔里还有舍利子,那200万我眉头都不皱就掏了。”

    听沈十一这么说,摊主也笑了,说道:

    “要是有那东西,200万我还不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