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林家少年初成长(第1/3页)  我是大人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初九,重阳佳节。

    林图南站在山顶之上,心中感慨万千。作为一个初次离家的书生,他切实体会到思念家乡的那份痛苦。虽然他刚过十八岁的生日,还属于“少小不之愁滋味,为赋新诗强说愁。”的年纪,可这次的远行,给予他心灵上瞬间的成熟。

    按照他的计划,九月九日是能赶到家。每年这个时候,父亲都会带着他赏花赋诗。今年,他赶不上了。原本,等到考试张榜后,他就动身回家,可他没想到将要离京时,遇到了王振坊王大人。王大人曾和他父亲是挚友,林图南在王大人家里盘留了几日,于是,他的计划就被打乱了。

    时至傍晚,太阳遥坠西山。斜阳中,眼前的精致别有一番滋味。作为一个读书人,心中固有一份对美景的留恋和解读。不由得,他心中想起李商隐的那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公子,咱们歇会。我的双腿都快走断了。”

    林图南回头,看到自家的书童琴生背着一个竹篓,手脚并用的爬上来。林图南弯腰,拉了琴生一把。

    琴生站在林图南身旁,边擦拭额头的汗珠,边说:“我的妈啊,前面还是山啊?”

    “翻越了前面的那座山,应该就有人家了。”林图南用手指着前方说。

    林图南,江南林府的二公子。林府不是武林世家,也不是官家豪门。和大多数的读书人不一样,林图南的父亲林之仪十载寒窗,入京赶考,一鸣惊人。朝廷让他做了一省巡抚。做官三个月,林之仪辞官归乡,明着是材质有限,不堪重任。实则看不过官场上的贪污腐败。归家后,林之仪一面教育孩子,一面读书写字,林家本有几亩薄田,倒也乐得逍遥自在。

    至于自家孩子,老大林归山才情一般,但身体强壮,林之仪送他去终南学艺。老二林依水从小聪明伶俐,有过目不忘之能。林之仪着重培养,想让他成为苏东坡一样的风流人物。

    在林依水十岁时,林之仪的好友贾存周来本地做知县,两人时常品茶吟诗。偶尔,贾存周说起当今朝廷,奸臣当道,正值用人之际,他希望林之仪好好考虑,让二公子走仕途,将来报效国家。

    林之仪思虑一夜,觉得贾存周之言甚有道理。第二日,他便为老二林依水改名为林图南了。《逍遥游》篇中有“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阙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其父愿其有鹏飞九天,青云之志。

    后一日,有位顾姓先生,听说林家要请老师,便自荐来到林家,教授林图南四书五经,圣人之学。

    今年正值朝廷大考,林之仪让林图南入京考试。林图南三月离家,到达京师后,即刻参加了科举考试。虽然林图南对自己的才华很是自信,可朝廷内部已然腐败,是以,考试成绩公布,榜上有名之人都是靠关系走后门的平庸之才。林图南自然名落孙山了。

    好在林图南遗传了林之仪怡然自得的心境,并不以这次的考试失利而悲伤。他在京城逗留后,便启程返家了。

    “公子,琴生不明白了。咱们进京时走的都是平坦大道,为何返家时要翻山越岭了?”

    琴生年龄不到十五,说话时还是一脸的稚气。林图南把琴生后背背着的竹篓解下,被在自己肩膀上。

    “从这条路回家要比走大道近十多日的路程。”林图南说,“为了能早点回家,咱们也只能吃些苦头了。”

    “我就不明白了。进京时,为了赶考期,咱们要走这条路,我能理解。可是,现在都已经考完了,你回家为啥又这么着急了?”

    “你难道忘了。咱们离京时,王伯父交给我一样东西。他再三交代,要我第一时间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