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4章 陆地大动脉(第1/2页)  试练东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张易这么安排,用意很明显,太史慈六年后退休,到时候郭嘉接任骠骑将军,再过五年,郭嘉退休,就是张帅接任,至于张帅之后会是谁当骠骑将军,已经是二十几年后的事情,到时就看谁战功赫赫,而且年纪合适了。

    张易寿诞过后,就动身去珠崖,他名下的所有工厂都由张鲲接管,但是他存在银行里的巨额资金,一半被转入特别账户,专门用于黄河上游地区的植树造林。

    从张易接手长安后,就开始在关中种树,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停止,为了培养植树造林的人才,金陵学院还设立林业系。

    现在大汉人盖房子有砖瓦和水泥石灰,烧饭是用蜂窝煤,大军扎营是用帐篷和壕沟,大肆砍伐森林的事情,已经多年没有见到。

    在关中至河套地区大面积种树,是不是能根治黄河,张易无所谓。但是他花费巨资种树,后世的人想随便砍树,就得掂量掂量,江东人的怒气是不是能够承受得起。

    跟随张易一起迁徙到珠崖的,是大量的老兵旧部,他们跟着张易已经是习惯,既然张易要去海岛养老,就要陪张易一起去开拓蛮荒之地。

    珠崖现在当然不是蛮荒之地,在张易流放平东军去夷洲时,就定下自己去珠崖养老的方案,闲居金陵的戏志才主动请缨去珠崖打前站。

    戏志才是张易以前留守洛阳的人,在张易信息被隔绝情况下,没有做好留守大将的该有的决断,等卢植等人兵败逃到金陵后,戏志才就知道自己错了,郁郁寡欢了好几年。在好友郭嘉荀攸等人劝导下,才重新振作起来,随后就去了珠崖。

    张易没有乘船走,他要从陆地去南海郡,沿途都是他迁移过来的北方百姓,他要亲眼看看他们生活得怎么样,也让跟随自己去珠崖的人看看,借鉴一下他们是如何在深山中开拓的,凭什么能够在荒蛮之地生产出供养半个大汉的稻米。

    蜿蜒曲折却能走大车的道路旁,不时能见到村落,砖木结构的建筑一点都没有穷乡僻壤的感觉,房屋前后的牛羊,还有成群的鸡鸭鹅,一看就知道他们活得很富足。

    南方湿润多雨,山坳里水量充足,稍微平缓的地势,就被石头围出一块梯田。从平东军成立番号后,张易就禁止他们大肆砍伐森林,因此梯田面积都不大,东一块西一块,却很密集,这里的村落都不大,有的甚至只有几户人家。

    张易一直让江东商人进山收购大米,然后大量运到远处销售,就是要保持江东大米高昂的价格。

    因为大米昂贵,这些住户把稻米种出来,却不舍得作为主粮,他们需要稻米换取商人带来的农具和牛,以及油盐衣料,甚至武器书籍珠宝这些高级货。

    等水果、禽蛋和肉食大量进入城市家庭厨房后,这些乡野之地在商人刺激下,很快就多了很多农副产品。

    为了能让生活更好,他们还会主动把子女送到附近的山坳居住,让年轻一代去开拓自己的田地,几十年下来,就成了星罗棋布的小村落。

    现在他们不仅种植水稻,还会种植甘蔗、土豆,红薯、玉米、辣椒和棉花,江南充沛的水力资源,非常适合这些外来物种种植,也因为是外来物种,价格都很高,前提是能卖出去。

    “这一切都离不开商人,商人逐利,很难管理,必须要保证商道畅通,让商人有利可图,才不会把目光盯着这些农民盘剥,各郡各县的商会就是负责这些事情的,作为管理者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对商会的管理,囤积居奇的商人要严厉打击。”

    江东各郡县的官吏并不多,驻军都是本地招募的年轻人,服役期只有两年,精锐才会被选拔走,成为职业军人,这些驻军预防治安问题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让乡野的农民子弟出山见见世面,学习耕地以外的知识,服役期间,修路搭桥,传递驿报才是他们主要工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