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6章:国家灾事闹君心(第1/2页)  大唐第一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紫宸殿内,李世民正召集议事堂重臣商议国政。
    只听,担任门下侍中的赵国公长孙无忌说道:“现在关内道c河东道内已经一个多月未见一滴雨了,田地内干旱严重c土地龟裂,对作物生产影响严重。如果这股掐头旱继续持续下去,恐怕会大幅度减产,甚至是颗粒无收。上年已经减免了两道一半的税收,今年若是继续减税,恐怕对国库营收造成影响啊。”
    “是啊,继续减税,会让国库捉襟见肘。现在各处都要花钱,一味地减税不是办法!”杜如晦叹息一声。
    这时,长孙无忌扫了一眼工部尚书兼太子詹事的张亮,说道:“张尚书,百姓经常反映水车效率低下,达不到快速灌溉的效果,工部研究了许久了,新型的水车可有眉目?对了,还有长直辕犁的改进呢?”
    张亮嘴角一颤,心中暗骂,两道无雨,这是天灾,怎么又扯到水车和辕犁上面了?长孙无忌这是故意找茬啊。
    而面对李世民看来的目光,张亮只能说道:“圣人c诸位相爷,水车和长直辕犁的改进一直没有停,已经改造了几款,但是实验下来,发现效果并不显著!”
    长孙无忌听后,轻叹一声:“天灾不可控,若是能节省人力,提高效率也好啊,是不是房相?”
    房玄龄是尚书仆射,掌管六部,工部的差事没做好,他也有责任,所以面对长孙无忌的圈套,房玄龄回道:“请圣上放心,臣会亲自督促水车和辕犁的改造。”
    李世民并没有追究此事,而是道:“眼下当务之急,是解决两道境内干旱问题,一味的减税不是办法,如何能在逆境中前进,才是解决的办法。今年减税,明年呢,后年呢?如果想不到办法,只能逆来顺受。”
    此言一出,在场几人全部沉默。
    逆境中前进谈何容易?
    对抗的可是天灾。
    不过也不是全无办法。
    房玄龄道:“圣人,臣还是建议在关中地区兴修水利,比如扩建水渠,疏通河道,以此能预防水旱灾害。再者,以实仓廪,防备水旱,这样不用朝廷减税,百姓也可熬过大旱”
    俗话说房谋杜断,作为大唐的宰相,房玄龄对国政方面有很多想法。
    “兴修水利c以实仓廪固然是好办法,但是这是浩大的工程,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巨大,而且短期内很难完成。”长孙无忌直接反驳。
    房玄龄直接怼道:“短期内无法完成,那就作为长期任务。一年不成那就两年!”
    “我理解房相的想法,我何尝不想如此?只是近年来国库空虚,房相应该比谁都清楚国库的状况吧!”长孙无忌又怼。
    “好了好了!”李世民压了压手,止住了这个话题。
    每次谈到国库,所有人都脑仁疼。
    大唐一年的财政税收只有三千多万贯,听起来不少,但相对于幅员辽阔的疆域而言,少得可怜。
    当然了,财政收入少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就是大唐建立初期,为了战后养民,采用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而且不搞盐铁专卖和征收工商杂税,又轻徭薄赋,这才让百姓富裕了起来,但国家税收减少。
    而这么少的税收想要支撑这么大国家的运转,就会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
    另外,隐患也开始出现。
    均田制的前提是朝廷掌握大量田地,但若是无田,哪有均田制?
    现在的大唐还没有爆发这个危机,但是历史已经朝这个方向发展了,大量的官员被授永业田,官僚占田越来越多,再加上朝廷对土地买卖的限制比较宽松,不仅永业田可以买卖,口分田也能买卖,而且土地就是金银,这便促使了达官贵族c地主们开始兼并土地。
    而且,随着大唐人口的增长,租庸调制的弊端开始显现,不承担租庸调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也大大增加了朝廷的负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