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章 1943年逃荒上江西(第2/5页)  亲亲故乡情断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乎,坊间的人便开始水肿c肚胀,饿死者便众多,还有就是霍乱c痢疾等传染病也开始流行了起来,真是哀鸿遍野c惨不忍睹啊。
    第三则是抢食和盗抢成风。人们为了活命,一见到好吃的东西便舍命强抢塞到嘴里,更有甚者,为了生存便更导致了猖匪强盗的猖獗,此时,甚至还出现了人吃人的毁灭人伦的惨象。
    第四就是卖儿卖女。在无吃无喝c在无奈之下,与其饿死,还不如给自己的亲生骨肉留一条生路,有的人便把自己的儿女卖给了稍为殷实之家收养。
    第五就是最无奈的选择,人们便在开始卖屋卖田c便在拖家带小背井离乡去逃荒了,而在逃荒途中,又有卖儿卖女者,更有倒毙路途c死尸枕藉的惨状,这更是惨不忍睹c惨绝人寰了啊。
    时年,传闻与粤东紧邻的江西赣南兵燹,有野火或人为之大火烧出
    了广袤的荒地,该处地广人稀,易于安身和得食;同时,也传闻与粤东紧邻的福建地区地广人少,土地丰腴肥沃,雨水充足,也可以安身立命;另外,龙头镇的大部分人,其先祖几乎都是从闽南的上杭c永安及龙岩等地,以及从赣南的寻乌c安远c信丰和赣州等地迁徙而来。
    因此,从1943年的5月份开始,当地的人们便以村或以姓为群,纷纷地拖男带女和带着族谱在向这些地方逃荒去,去这些地方寻根和寻求同姓族人的接济帮助,以求度过饥荒。
    在1943年的潮客地区,人们短暂的逃荒“上江西”和“走福建”,这如果没有老一辈人的讲述和口传,则一般都鲜为人知,一般都已被历史的烟尘所淹没了。
    以上便是当时当地的饥荒时的宏观状况,下面,咱再来细说本书中的潘家及曾家的情况。
    当时,在潘家村的潘耀辉,他只有薄田三c四亩,其中水田只有二亩多c不到三亩,其余的则为旱地,平时,他的水田种水稻,旱地则只种些蔬果和番薯等农作物,田里的产出根本是不能够维持一家人的温饱生活,幸运的是,潘耀辉是一个木匠师,他的手艺和工艺水平在当地那绝对是一流的,并闻名于当地的十里八乡,因此,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家里就要靠潘耀辉做木匠赚来的钱来买粮维持温饱和其他生计。
    在1942年10月底收割当年晚稻的时候,由于气候变化和虫灾等原因,那潘耀辉家也只是收成了一千多斤的稻谷,这比往年已经是减少了数百斤的稻谷了。在平常来说,在两造之间,潘家只是缺粮一到二个月,这就要靠用钱来买粮维持。然而,在1943年2月份左右的时候,粮价便开始腾贵了,潘耀辉用尽了家里的全部积蓄也只是抢购到了一丁点的粮食,然后,虽然家里开始节粮节食,但是,在经过当年春节和此前的食用后,其储粮也在1943年的4月份时便基本吃光了,家里便开始断粮了,因而,全家人便开始加入到了寻找野菜充饥的行列了。
    同村的潘耀文和潘耀华两家人的情况也基本相似,其实,潘家村大多数人的情况也是基本相同。
    另外,在饥荒面前,谁都不敢外出做生意,外出做生意也赚不了钱。
    因此,潘家村人便无不在忧心忡忡和艰难起来了。
    至1943年4月底的时候,眼看老天在继续放晴点都没有要下雨的迹象,眼看这早造颗粒无收已成定局,同时,大家预计旱灾还必将加重,以后的日子必将无法过活。
    因此,潘家村的部分人便开始商议要去逃荒了,都说,这逃荒也必须要趁早,趁部分人还有丁点的粮食可以带作干粮,另外,他们是准备上江西去逃荒的,因为潘家村的先祖是从江西迁徙而来的。
    在消息传开后,村里人便人心惶惶了,悲凉的气氛便开始日益弥漫了起来了。
    该怎样去逃荒该在什么时候动身去逃荒该如何走到江西去逃荒
    这里面有很多的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