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12章 统筹(第1/3页)  终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队车马自北面行向汉中。
    林子跨坐在马背上微闭着眼身子晃动着似睡非睡。
    直到前方有快马奔来他睁开眼看了一会见是舆情司旗号遂打起精神来。
    “姜钩子何时从东南回来的?”
    “就在前几日。”姜饭道:“已接回吴公家中子侄。”
    “王老将军呢?”
    “未曾办妥。”
    林子哈哈一笑回身一指。
    “军情司深入栾城已接来了郡王想见的敬斋先生。”
    姜饭连忙尴尬拱手笑道:“林使司给我留些面子。我是来通传一声郡王就在城门处准备迎敬斋先生。”
    看起来舆情司到江南行事更简单些毕竟在名义上李瑕还是大宋的郡王沿途关隘尚可凭令通行军情司往北面行事则难上许多。
    但这次林子还真就派人往河北真定府接到了北地名士李冶。
    李冶掀开车帘已能看到远处的汉水以及屹立在迢迢汉水边的大城。
    “千山万水被掳至此间了埃”
    他抚着花白的长须感叹了一声神色悲哀
    李冶字仁卿号敬斋河北真定府栾城人。
    他出生时正是金国由盛转衰之际朝廷滥发纸币物价飞腾国虚民穷。
    少年时他与元好问结交一同外出求学于名儒才名播于天下世称“元李”。
    中年考中进士知钧州治理地方以廉直能干著称。
    之后蒙古灭金他与元好问见天下形势已不可为拒绝入仕蒙古避居山西潜心学问对“天元术”作了总结写著了测圆海镜。
    十年前忽必烈经略漠南遗民的生活有所好转李冶得以回到真定府在封龙山建书院教导子弟。
    四年前忽必烈专程派人请李冶入朝李冶提出了几条建议之后即返回封龙书院潜心数学写著了益古演段普及天元术。
    去岁忽必烈称帝再次请李冶出仕并给予了最清贵显要的“翰林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一职李冶又以老病为辞婉言谢绝。
    他对忽必烈犹有不满。
    “世道相违则君子隐而不仕。”
    至此李冶已隐居不仕了近三十年他年岁已六十又九。
    一辈子已在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境遇里转眼而过年少时经世济民的抱负已过去了。
    没想到五月中旬时有人以张家五郎的名义至封龙山书院以交托旧友元好问遗稿为由拜会。
    李冶并未疑心张柔一直以来就对金国遗民文人照顾有加真定离保州亦不远张五郎派人回保州办事路过真定实属平常。
    双方相谈李冶才知宋国阃帅李瑕已取关中之事再谈到老友商挺如今处境不免唏嘘。
    得知杨果、元严已投奔李瑕他已预感到对方有些奇怪。
    最后杨果的书信被拿了出来李冶方才惊觉张家五郎竟已叛蒙投宋了。
    “恳请敬斋先生携家人、子弟往汉中施经世手段解生黎困厄。”
    “你们1
    李冶很愤怒。
    他尚不了解宋国也不了解李瑕。
    但无论如何派人强行将他这垂垂老矣之人掳行千里确实是太过蛮横且失礼。
    忽必烈尚且没有如此强逼。
    由不得李冶了车马以北上运粮归还亳州之名南下却不走河南转道山西抵黄河边趁夜渡河。
    一路山长水远先是到长安见了杨果一番长谈李冶怒意稍减心中却还有许多埋怨。
    再沿蜀南而下终于是望到了汉中城。
    李冶自是要狠狠地骂上那李瑕一顿
    汉中北面拱辰门前李瑕正带着许多人准备迎接李冶。
    他最早是在去年听元严说了李冶之名。
    这是北地仅剩的几位还未出仕的名士之一数学上的造诣也许可算是称冠当世。
    又有元家、杨果的这层关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