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一十四章 正好替薛仁贵平反(第2/3页)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礼:“内卫李机宜麾下武德卫郭元振拜见诸位。”
    这個自我介绍相当好使主要是前面五个字特别响亮原本沉浸在书本里根本不愿搭理两个绿袍官员的学士和学子纷纷一怔纷纷起身走了过来还礼道:“见过郭武卫!”
    安神感也跟着自我介绍双方见礼后郭元振微微一笑:“我俩此来是奉李机宜之命邀请学士入内卫指教邀请学子入内卫实习的。”
    学士自不必说了本来就是五品官员看的是李彦的面子立刻道:“指教不敢当李机宜若有需要尽管说明便是。”
    而那些学子有些诧异:“郭武卫不知入内卫实习是何意思?”
    郭元振解释道:“这是李机宜的尝试已经得到了太子殿下的认可让有才之人提前熟悉内卫的工作为以后入职积累经验多多参与多多历练名额不多机会难得。”
    学子们的脸色从诧异转为欣喜:“可有要求?”
    由不得他们不高兴他们固然出身极好但既然入了弘文馆正常的途径也是先参加科举考试考上进士有了选人身份后等待吏部铨选然后再分配官职。
    这个过程再短也需要两到三年起步官职也不会多高现在如果能去内卫实习有了功劳更能在李机宜面前混个脸熟那就超出同龄人不止一步了。
    郭元振道:“弘文馆是先帝所设培养的就是国之栋梁按李机宜跟我的言语每位学子都是内卫所需要的人才。”
    “不过为了避免打扰诸位的学业我们还是不得不忍痛取舍不知诸位之中是否有对高丽之地的历史或三韩苗裔的史册有所了解的?”
    “三韩之地?”
    听了这个地名众学子顿时露出不屑之色开始用鼻孔看人了:“我们修的可是坟典经义若是《春秋左氏传》《史记》《汉书》人人都可一行区区高丽蛮夷之地哪来史书之说?”
    这话其实没错这个年代朝鲜半岛自己写的史书主要就是新罗所写的《三国史记》但也要百年之后现在还没写出。
    所以就算是新罗的皇族对于历史的了解也是口口相传根本没有记叙下来的明确史册。
    郭元振笑容收敛换成叹息:“确实困难那只能拜托学士了。”
    学士终究不比学子能人辈出其中就有老者抚须道:“老朽当年随着先帝出征高丽对于那里的风土人情有所了解可往内卫一行容老朽先寻一寻书卷……”
    郭元振正色一礼:“多谢先生!”
    眼见实习的名额没了有些学子摇摇头回归手中书本有些学子目光则闪烁起来开始寻找关于异国的书籍。
    安神感旁观突然明白了郭元振的目的以极低的声音道:“六郎对于新罗颇为看重不单单是这回的审问你还准备未雨绸缪引导二馆学子的学习方向培养所需的人才?”
    郭元振微微点头回应道:“如果能多拉拢几位入内卫这种背景学识都很强的小郎君将来也能当作班底培养何乐而不为呢?不过目前看来还不行他们对于三韩之地确实没有……”
    话到一半郭元振及时止住因为一位学子走了过来。
    他脚步缓慢身姿拘谨似乎有些自卑与其他学子昂扬高傲的精气神形成鲜明的对比但稍稍迟疑后还是来到面前行礼:“在下薛楚玉对于三韩之地略有了解想尝试一二。”
    薛楚玉一露面别的学子顿时露出嫌恶之色甚至毫不掩饰的走到一旁排斥之意一目了然。
    郭元振耳朵极尖还从那些人的议论中听到“大非川”“吐蕃”“十万军士”的字眼再结合这位的姓氏立刻问道:“不知薛将军是阁下的……?”
    薛楚玉抿了抿嘴情绪有些低落:“那是家父。”
    郭元振想到了六郎对于薛仁贵的尊敬顿时大喜过望立刻道:“有劳薛学子了请随我们入内卫!”
    ……
    “薛仁贵之子?”
    李彦心中确实惊喜仔细打量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