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六十九章 正式称王!(第3/4页)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王仪式开始准备后就有官员提出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在燕京城北建造新的皇宫。
    李彦对此没有否决却推迟了建造时间。
    皇宫确实不可能将就这不是节俭不节俭的问题杨坚算是比较节俭的帝王在建造大兴和太极宫时都毫不含湖因为这是凝聚国运人心的行为。
    什么地位的人就要做符合地位的事情九五之尊住的地方破破烂烂不合礼制那不是爱民如子那是自己给自己找事该建造的要建别像杨广、武则天那样瞎折腾就行。
    所以一旦定都燕京就必定要新建皇宫但时间上要往后推迟推迟。
    毕竟建造一座符合天子规模和规格的宫城花费太大举个与燕京联系最深的例子三百年后修建的北京紫禁城。
    紫禁城于明成祖永乐四年开始建设到永乐十八年才建成单单是准备工作就持续了整整十一年朝廷派出无数匠人奔赴全国各地去开采名贵的木材和石料。
    具体的采集工作还是各地老百姓做珍贵的木材多生长在崇山峻岭里百姓冒险进山采木很多人为此丢了性命“入山一千出山五百”就是形容这种代价。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而那还是在朱棣统一了全国的前提下在称王阶段李彦是不准备兴如此浩大的工程称帝后再正式施工也不迟。
    接下来的战争必然有大量的奴役一部分北上修长城另一边部分可以充作营建皇宫的苦力再将工期延长减轻负担。
    李彦已经对工部下令修缮现有的旧王宫让它到达能够承担中枢行政和后宫居住的基本条件同时让工部官员给出新皇城的具体营建规划。
    对此各国使臣也有耳闻为之啧啧称奇。
    相比起他们国家里面那些喜欢修奇观的统治者此举才是真正的仁德爱民。
    从种种处事细节他们也越来越相信这位燕王殿下能够真正统治这片最为富饶的天朝上国。
    所以四更刚至天色仍是黑沉王宫前的街道已经变得热闹起来。
    各国使臣起得极早都提前要求驿馆的吏员领着他们来到王宫集合。
    然而等他们到达时发现乡军团上下、各州县官员乃至梁山好汉们都早早侯在了这里有些人甚至摩挲着大脑袋兴奋得一夜睡不着觉。
    在场熙熙攘攘足有三百人之多这就是新朝的第一批臣子了。
    里面有乡军的骨干有梁山泊的头领也有山东郓城县令时文彬这类治理当地突出的归降臣子。
    而无论是谁无论情绪上多么激动此时都半点没有吵闹静静地期待着那个时刻的到来。
    不过庄严肃穆的礼仪还未开启接地气的一幕就出现了。
    街道两侧的长廊内一个个早点摊位开门营业。
    朝会起得如此之早抵达御街上的官员基本都是肚里空空此处却卖着各色早点甚至考虑到南方北方不同地区的官员口味还是种类繁多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不能让官员们空着肚子久而久之身体也会变差所以让他们在长廊中吃饱喝足正式进入王城入朝办公也不迟。
    这并非独创宋朝就有但凡是优点的新朝都会沿袭下来。
    使臣们也享受到了这般待遇崔崇用和金仁存一边吃着可口的早餐感觉身体在晚秋的寒风里暖和了起来一边想到被女真人蹂躏的国家眼眶又不禁大红:“我高丽何时能复国啊?”
    其他使臣则默默观察窃窃私语:“这次封王大典或许更像是一次例行的早朝流程!”
    确实如此毕竟是称王不需要如称帝一般举行隆重的祭天大典步骤要简略许多更多的还是将朝会及办公的流程定下。
    当众臣子用餐完毕从正门进入王城经过一条数百步长的御道后就直通明德殿。
    没有过多深入这里就是上朝的殿宇当然现在不能入内而是要在外面等候。
    以前宋朝的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