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五十四章 千年大计(求月票)(第2/3页)  锦衣状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驱驰。
    原理不难但难的是如何在科技落后的时代造出火车这样的庞然大物。
    不过朱浩有办法。
    他到西山后明面上做苦力但其实皇帝早就派人来打过招呼矿上的管事安排他记账说是记账其实就是绘制图纸让人按图制造。
    先前他去永平府时已在那边做了一些准备工作。
    大批工匠已将成型的铁轨造了出来铁轨的强度和韧度已达到标准朱浩不着急直接造火车头和车厢而是先让人制造车轮。
    配套一些小一些的车轮制成简易的「人力火车」其实就是个不大的板车通过两个人好似跷跷板一般的来回用力下压以链条带动车轮运行。
    这种铁轨板车已在西山运煤中俱现。
    朱浩将铁轨的尺寸变成未来火车要用的尺寸以此来制造配套的板车加上人力……才几天工夫以现成的铁轨铺成了一段三四百米长的铁轨再用这种板车进行上下的运煤作业。
    山上往上下运一路下坡用力不大。
    上坡时则煤炭已卸货人力相对轻省些……如此一来从山上到山下的运煤工作变得轻松许多。
    ……
    ……
    朱浩知道自己当官后已难以兼顾科技强国的重任。
    趁着现在杨廷和没致仕他找到机会亲自到工坊、矿场和工地第一线劳作和实验这种事做一天就少一天以后等他真的位居高位怕只能以远程监控的方式完成这些。
    那时估计朝廷一天都离不开他。
    现在杨廷和在朝其实为朱浩节省了不少力气至少朱浩不用兼顾朝中的方方面面现在的朝廷体系运转自如大事小情有杨廷和这样富有经验的老臣担当吏治勉强能做到上下清明。
    但等杨廷和退下去……估计一批老臣也会跟着引退那时上来的新人有几个能挑起大梁?
    那时朝廷的决策权就不在杨廷和而在他朱浩身上就一个决策权就能让朱浩焦头烂额抽不开身。
    所以朱浩趁着现在没到他挑大梁的时候把推进科技进步的事情尽快落实下来。
    因为火车系统光是设计的工作量就无比巨大开销也很可观目前朱浩在没有掌控大明府库的情况下光靠自己筹措经费明显不足。
    第一步计划是把西山的煤用铁轨和人力火车运到京城和永平府。
    第二步则是制造火车头和车厢。
    第三步是将西山的铁轨往山西一线延伸再在山西多开一些煤矿把山西的煤矿运到京城来再通过大运河往南送再把漕粮和军械等通过火车运到山西……
    第四步才是架设更多的铁轨最好能以火车连通京城到扬州。
    以目前的技术手段想在长江上架设桥梁是不可能做到的。
    眼下最大的难题就是开山和架桥这两种尤其是从西山到山西这一段要翻越太行山虽然可以从北麓绕但开山的工程量仍旧很大加上一路上有不少河流……
    设计路线需要朱浩亲自勘探。
    不能以后世的铁路路线来进行衡量因为后世那是经过几代人的路线改进技术也成型才能实现跨越而朱浩则要以最简单的方法以最小的工程量……哪怕进
    行一些绕路和迂回也要把铁轨一路铺设过去。
    ……
    ……
    朱浩的时间只有短短两个月。
    本来觉得时间还挺充裕毕竟他到西山主要是负责设计顺带做一下监工。
    谁知过了一个月到了正月下旬朱浩才发现时间真的不够用。
    最好能在西山停留个一年再往西山和永平府两地来回跑个几趟估计才能把一些设计最终落实……
    就在朱浩对火车的事忙得焦头烂额时蔡昂给朱浩带来了家乡的来信其中有一封正是吴承恩写来的。
    「……吴家小友听说你的存在很高兴说是要前来拜访却因为备考院试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