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26章 黄河水,南北融(第1/4页)  出笼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潘多拉历161年随着蒸汽列车穿过秦岭山脉沿着长安和汉中之间的铁路完成穿梭汉中和秦地链接后。
    两地的人类相互接触都为对方的反应略感楞然相互都在为对方调整策略了。
    五色联盟的青年集团们拿出了满满的物资清单确定了统伐区的负责人全部都批准了并且在年底前把所有“蒸汽机”“粮食”“建材”以及专业人员配给到岗位。
    这些淳朴的北方青年们大呼痛快。然而统伐区方面的接纳人们看到这份清单上附着的详细使用方案以及在拿到物资后可以在半年内启动生产的能力并且保障基础原料稳定供应也觉得过于轻松了!
    尤其是沂水地区的干部见惯了南方建邺为首那些城邦上层在某些基础工作上扯皮遇到北方这种‘非常’觉得有些过于轻松了。
    统伐区不心疼物资在如今的生产力下人均工业生产资源是极大富裕的。
    例如在古殖民时代末期美利坚在前两百年很长一段时间也都是由于资源充沛能大幅度对外实施粮食、能源输出。
    统伐区现在的人均资源是美帝建国早期的数十倍。现在把五色联盟和建邺这一系城邦养起来都行。
    统伐区缺的是人才所有人力和物力支持的最重要战略目标就是统伐。
    伐是讨伐敌人。而统则是纳入团结合作的体系中。
    其实北方也不缺基础资源缺的是组织整合力例如秦地有大量曾经的矿山以及河流。这些地区的统伐区北进工作人员头疼这些工作该怎么做。
    原计划是决定组织上万名干部进入该地区详细地收集资料。并且为了防止收集过程的风险事件预备上万人军事力量用两到三年时间沿着该地区扫一遍。
    但是万万没想到北地存在着跨地区进步势力配合统伐行动。
    南方建邺为首的长江流域城邦势力有资本搞小农地域经济坞堡体系。虽然经济交流规模广泛但文化交流松散隔着一条河流域的底层居民甚至老死不相往来各村照面往往是抢水械斗。因此产生的各地方言都略有差异。反而是北方由于自然灾难产生流民移动文化交互性更强。
    北地青年们主动送上了水文资料以及各个城邦的人口经济情况并且重点画出了目前靠近城邦可以恢复的砖窑厂、煤矿开采场以及铁矿堆积带。
    ~
    162年2月1日统伐区新一批城建队伍进入当地开始在当地城邦眼皮子底下恢复西京废墟预备重建城邦。
    这个过程中统伐区行为没有受到该地区阻拦。
    当然也无法阻拦。近几个月的过程中随着59机甲和轻坦克在平原上对残余群落的清剿在秦川中哪怕是最为保守的城邦主人都清晰地认识到时代变了。
    黄河流域的有志之士在确定时代力量的差距后就暂时甩开老古董们主动与统伐区接触。
    三月份统伐区初步完成了秦地三条公路清扫工作给当地看到了决心北地大量青年踊跃加入准备参加收复西京战役。
    而这时候秦地本土势力也看清了局势希望和统伐区的代表进行洽谈。
    ~
    赵峰乘坐的车辆在秦川的本地机械兽骑士们护送下来到了骊山附近。
    这是中华历史上第一座皇帝的陵墓。由于其良好的封土结构哪怕是生物狂灾时候仍然保存得好好地。
    赵峰见到了陈常洛。
    在第一印象中赵峰觉得这是一个外在文雅但内部深沉的中年人。
    而陈常洛也打量着这个脱去头盔身穿殖装设备的朝气蓬勃年轻人。不禁得默念道:“统伐区果然是有大气魄。”
    一个势力是兴盛还是衰败那要看年轻人是否有阳气。而阳气是怎么来的呢?不是什么自上而下对青年道德上的教化也不是相互竞争带来的狼性。
    而是在一个公平、正义的环境下用心付出有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