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9章:来自文人的反抗(第2/4页)  大明皇长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是一个从南宋就开始存在的世家。
    可以说是仅存的千年世家了在江南甚至说整个文人圈子里那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在蒙元清洗下还能存活的大世家其中生存之道极为精深。
    可在遇到这个学堂问题的时候他们还是参与了进来。
    在很多人眼中看似不以为意的学堂问题实则是一场千年未有之大变如科举的出现将会彻底的改变社会阶层。
    有眼光的人总是不差的。
    所以他们还阻止。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是洪武年间换了任何一个年代哪怕是朱棣永乐期间都没有完成的可能。
    也只有洪武大帝朱元璋才会让这些家族之人这般忌惮。
    因为一旦朱元璋铁了心的贯彻下去没有人可以阻止没有人胆敢阻止。
    陛下那人那是真的敢杀啊!
    遍数天下读书人约莫不过百万之数这其中甚至包括没有任何功名在身的。
    依照陛下那脾性。
    真要来一场文武之变。
    怕是屠个三十万读书人眼睛都不带眨一下。
    这就是朱元璋的威慑力。
    无人不怕无人不惧。
    “郑老此事还许你来说个章程咱们这些人一盘散沙琢磨了许久也没个良策。”
    一富态老头作揖恭敬说道。
    被称呼被郑老的那人看似干瘦弱不禁风但眼神没有丝毫老人的浑浊反而精光闪烁。
    “老夫既然今日过来了那便就简单说上两句。”
    郑老开始讲述众人洗耳恭听。
    “太孙殿下的想法当然是好的陛下的想法自然也是好的这样的事情虽说得罪了大家但究其根本还是为了咱们大明。”
    这番话要是别人说出来早就被众人围攻了但郑老说出来无人反驳静心等待。
    郑老继续道:“然如今大明天下外患不断朝堂兴兵倭国辽东奴儿干又有肥沃黑土时局变化瞬息万化更有陕西反贼声势滔天。”
    “只能说这些法子在这个时候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大伙也都清楚明白这番事情下来整个大明都会有动荡不安之势如今距前元覆灭不到三十年何以兴这虎狼之事。”
    一番话说开所有人精神状态完全不同。
    现在大家反对太孙开办的学堂但一直没有个具体名义。
    总不能扯起大旗说太孙你这触及到了咱们的根基不能让那些底层百姓读书识字吧。
    这番说话于理不合。
    所以文人欠缺的一直就是一个大义的名头。
    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习惯了站在光里。
    这也是为什么在太孙定下京师学堂后虽有反抗但意义不是很大。
    除了动用关系让那些文人们撤走就没其他举动了。
    连官员在朝堂上都不敢开口。
    开口那人即使被陛下直接问斩也落不下个好名声。
    学堂根本不愁没老师因为多的是连饭都吃不起的读书人。
    且因为除名的关系已经没有人敢撤离学堂了。
    现在有了这番说辞。
    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或许有人觉得这番说辞并不是直接阻止而是拖。
    拖个几年后不是还得办吗?
    假若有人提出这个话题那么他就没资格在这后院中。
    因为只要有借口把现在延缓后面多的是各种借口。
    一直拖到这件事再不被提起为止。
    “妙啊大妙!之前咱们总是迷迷糊糊的看不清个中局势现在郑老一说便就极为清晰明了。”
    “咱们读书为的就是忠君报国为陛下分忧。”
    “如此影响大明国祚之事绝不能在现在这个时候施行即便要做依我所见至少是十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